《*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意思就是说,女子过了35岁,男子过了40岁,身体都开始衰退。迈步“中年危机”,开始需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了。俗话说:“四十以前人找病,四十以后病找人。”中年是人一生的“一道坎”,是为社会作贡献的*金时期,但中年又是承受事业压力、家庭压力等最多的阶段,同时又是身体处于许多重要变化、重要转变的时期。
为了自己的健康与家人的幸福,建议中年人应做到“五不熬”
1.起居不熬夜:人到中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脑力劳动者,不时地、适度地开开夜车。第二天午体补上,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妨碍。但如果工作上长期硬拼,生活上长期熬夜,就可引起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大脑受损,促使早衰。
2.饮食不熬胃: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忙、学习紧张或生意脱不开身,长时间连口水都不上喝,不吃早饭更是常事。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缺乏症,促发脑血栓和尿路结石。经常饥不进食,还会引起胃溃疡,诱发低血糖。
相反,暴饮暴食,更有损健康。因此,只有定时定量按餐按顿进食,才能保证大脑机能得到到充分发挥,使记忆、理解、思维分析能力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3.运动不熬劲: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益身身心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物在血液中堆积。运动过量还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开功能。导或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娱乐不熬神:文明、轻松、健康、适度的娱乐活动,可以调节人的神神经,陶治情操,有益健康。但玩乐过度,会使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视力下降,神经疲劳,如长期听狂躁音乐,会使鼓膜过度紧张,影响听力。比如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将,会过多消耗脑力和精力,伤身劳神,影响健康。
5.病痛不熬拖:不少中年人时常感到活得很累,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胸胸闷、心悸、胃痛、失眠、气短、关节痛、食欲差,但仍满不在乎地熬着拖着,结果小病熬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疗良机。
下面介绍一下中年期易患的主要疾病,做到“三预防”
1.预防呼吸道感染比如慢性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不能忽视,尽早采取增强呼吸道抵抗能力的措施,可以预防或延缓呼吸器官的预防的方法有:(1)经常摄取富含维生素A、E和B2的食物,如西兰花、西红柿、紫菜、胡萝卜等。(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用冷水洗脸或淋浴,避免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
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危害性大,常易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等症。中风对中年人来说,中风的危害性远超过癌症,是造成中年死亡的罪魁祸首。冠心病如发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有早搏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心血管疾患应重在预防,其措施有:(1)人群预防。要了解高血压、心绞痛防治知识及定期健康普查。(2)注意合理饮食。食用低盐、高钙、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3)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家务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心理平衡。
3,预防糖尿病隐性糖尿病是中年期多发而又常被忽略的疾病之一。中年期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应注意(1)精神愉快,解郁解结。(2)注意冷暖、预防感冒。(3)糖尿病易生局部肿疮,溃破不易愈合,故保持皮肤清洁至关重要,以防出现糖尿病坏足,需要截肢。(4)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中医养生还是在于每天就积累一些养生知识,将养生变为自己的习惯。每日分享养生知识,望大家谨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