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慢阻肺发病率和死亡率,钟南山院士指出,“希望在有生之年防治慢阻肺能够早期干预”。这句话背后,是钟南山院士的隐忧,也是国内慢阻肺防治现状的一个缩影。对于老年人来说,慢阻肺就如同潜伏在身边的一个杀手,随时都可能“出手”。在谈到慢阻肺发病率提高的原因时,钟南山表示,“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慢阻肺。而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政府,也都还没有将慢阻肺作为严重的慢性病在发病早期加以干预。”
那么多呼吸系统疾病,如何找出慢阻肺
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位人群,一旦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喘这些症状,医院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于活动后出现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是第一选择,因为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慢阻肺的唯一标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慢阻肺患者中只有6.5%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出现初期症状时,第一时间进行肺功能检查,无疑是最佳选择。
老年人确诊慢阻肺,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很多老年人在得知患上慢阻肺后,对慢阻肺的高致死率感到非常恐惧。但其实,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坚持15小时以上氧疗,是能够控制慢阻肺发展的。那么,谈“慢”色变的老年人,该如何选择适合的疗养方法呢?
老年慢阻肺患者干预要靠运动
钟南山院士指出,慢阻肺的早期干预,不仅仅包括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重视。同时慢阻肺患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往往存在慢阻肺患者不宜运动的误区。但从医学角度,无论是慢走还是骑脚踏车,对慢阻肺的恢复都有着极好的效果。而太极拳因为需要结合动作与气息,所以更适合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一项日常运动,从而不断恢复被慢阻肺侵蚀的肺功能。
老年慢阻肺患者恢复要靠静养
老年慢阻肺患者首先要保证静养环境的湿润,这将有利于湿化呼吸道,减少咳嗽、咳痰对肺部带来的牵扯性伤害。
其次要做好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一是要做到勤翻身,卧床静养时,定时有规律的翻身,能够加速痰液的排出,同事避免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情况的出现。一般情况下要保证1-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痰液较多的老年患者来说,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翻身时间,因为体位的变化可以起到为痰液引流的作用。二是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咳痰困难时,采取“拍”的方法进行辅助,通过沿着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上而下进行有规律的叩击,在患者咳痰的同时发挥助力的作用。
老年慢阻肺患者要重视家庭氧疗
大部分老年慢阻肺患者会选择慢病慢治,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氧疗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制氧机的选择上,要看制氧机的耐用程度,同时更要重视制氧机的供氧效果。在这方面,制氧机市场为患者提供了很多选择,但万变不离其宗,氧疗效果才是制氧机选择的根本。以美国原装进口制氧机DriveDeVilbiss为例,出氧浓度不仅能够稳定保持在90%以上,同时拥有小时的使用寿命和四层过滤系统,这都使它成为慢阻肺患者的最佳选择,推动它成为制氧机市场后来居上的硬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