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守恒实验是什么
TUhjnbcbe - 2025/4/30 17:08:00

4岁的贝贝看到妈妈正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便走了进去。在厨房的桌子上放着两瓶完全相同的牛奶。贝贝看着妈妈打开其中的一瓶,把里面的牛奶全都倒进了一个玻璃杯里。她好奇地看着那只仍装满牛奶的瓶子转到杯子,又从杯子转回那个瓶子。

妈妈发现了,就笑着问她:“贝贝,你说,是瓶子里的牛奶多呢,还是杯子里的牛奶多?”贝贝又来回看了看杯子和瓶子,最后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她十分肯定地指着那个仍装满牛奶的瓶了奶声奶气地说:“这里的牛奶多。

家长们听到这个回答,大多数可能会哑然失笑。但事实是,如果你也只有4岁,那么你的回答很有可能会跟贝贝的答案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来讲,孩子到了7岁左右才能明白同一种液体不管倒到什么容器里体积都是不变的。贝贝只有4岁,如果她只是智力水平正常的小孩,当她看见瓶子里的牛奶比杯子里的牛奶液面高很多的时候,她自然就会认为是瓶子里的牛奶比较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向儿童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两个瓶子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液体。在儿童确认两个瓶子装有相同数量的液体后,实验者将一个瓶子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比较高但比较狭窄的瓶子里,并问被试儿童:“这个比较高的瓶子里的水比这个矮瓶子里的水多,还是一样多呢?”

四五岁的儿童的回答通常是说较高的瓶子里的水比较多,而七八岁的儿童就已经认识到了液体的体积并没有变化,尽管知觉外表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呢?皮亚杰认为,那是因为四五岁的孩子只注意到高瓶子里液体的高度超过了矮瓶子,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事物变化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维度,不能同时注意事物变化的多个方面或多个维度。因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下面的守恒实验也同样证明了以上结论:

先向儿童呈现两排一模一样的五角星,在儿童同意两排五角星的数量是一样之后,将其中一排摊开,四五岁的儿童可能会说较长的一排五角星比较多,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个维度(长度),并且使用的是知觉线索而非逻辑原则。

而七八岁的儿童则能够在心理上逆转运算(移动五角星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去中心化(既考虑长度也考虑密度),并且能够使用同一性原则推论出重新排列并不会改变一排五角星的数量。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说明,小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复杂的推算对于他们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能苛求他们,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不要拔苗助长。

家长可以用下面几个小游戏来测试一下孩子是不是理解了守恒,如果孩子年龄小没有理解,也不要板起面孔生硬地教孩子,要知道,只是他的理解水平还没到那个层次:

1.长度守恒的小游戏父母准备好一盒火柴,和宝宝一起数出4根,把它们摆成一条直线;然后再数出4根,摆成一个“M”形,然后问宝宝:“上下两条线,哪条比较长?”宝宝如果已经形成了守恒的概念,就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否则,他会说上面的直线比较长。

2.容量守恒的小游戏父母在宝宝面前放上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又粗又大的.一个又高又细的;再准备一盆水和一个舀水用的碗。让宝宝各舀一碗水倒进两个玻璃杯里,问宝宝:“哪个杯子里的水多?还是一样多?”已形成容量守恒概念的宝宝会说一样多,否则,宝宝很可能会说又高又细的杯子里的水更多。

3.数量守恒的小游戏父母先摆上5支铅笔,让宝宝数数。如果宝宝还不会数到5,可以少放几支。宝宝数完后会说有5支。然后,父母把铅笔放进一个纸盒里,再问宝宝盒子里有几支铅笔。如果宝宝已经形成了守恒概念,他马上就会说是5支。反之,他就会认真地重新数一遍铅笔。

4.质量守恒的小游戏准备两块同等体积的橡皮泥,然后当着宝宝的面将其中一块分成3份,将另一块分成5份,让宝宝数一数。等他数完后,问宝宝:“刚才两大块橡皮泥,哪块多啊?还是一样多呢?”如果宝宝已经形成了守恒概念,他会给出正确的回答。

优U妈咪:2个孩子的妈妈,5年潜心研究孩子生长发育、智力启蒙、性格培养。帮助35万个家庭实现快乐教育,并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优U妈咪)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守恒实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