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发表于年,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跟踪马斯克以及亲属、同事两年,深入参与采访、会议等场景,为读者展现了主人公比较完整的正面和负面形象,其中穿插了大量有趣的故事细节。对比成书于年的《硅谷钢铁侠》,这版传记补充了最近五年的个人、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大量的细节。
关于埃隆马斯克的成就、家庭背景我在前文《硅谷钢铁侠》书评中已经展开,如“书虫马斯克”(下图)。这里希望从本书的几个角度更加立体地观察主人公。
远大梦想翻译工具将“Dreambig”译为“远大梦想”。每个人对这个概念的定义都不相同。记得米歇尔奥巴马在自传中说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拥有一座房子,一辆四门轿车,和一只狗”,比如史蒂夫乔布斯的梦想是改变世界。
马斯克的梦想可以说在中学时期读过《银河系搭车指南》(TheHitchhiker’sGuidetotheGalaxy)树立的,在当时看也有些“远大”:人生和宇宙的意义。
但从后来的人生经历看,他的所有工作和创业都围绕这个梦想展开,没有偏离。
太空探索公司:通过将人类拓展为多行星物种,来增加人类意识延续的可能性;
特斯拉、SolarCity:引领可持续能源未来;
Optimus、Neuralink:创造人机接口,远离恶意人工智能侵害;
推特:捍卫言论ziyou,保护人类文明。
除此以外的早期创业公司如Zip2、PayPal:提供便捷城市导航与信息指南,和金融支付模式创新。
至于早年有能力和机会创立游戏公司的念头,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远大梦想”而放弃。他所推动的所有领域的创新,不是为了积累和享受财富而是为了加速人类文明进步。
想起《硅谷钢铁侠》中的对比:当FBook的工程师还在研究如何让用户更多地点击广告和发布家庭照片时,马斯克开始了不同领域的创业。
冒险、风险强大的基因给了马斯克勇于承担风险的性格:
飞行员外祖父带着全家每年组织野外飞行探险,夫妻二人完成跨大洋飞行。这个探险家庭的格言是“冒险地生活,小心一点”(Livedangerously--Carefully)。
太空探索公司的第一次发射成功,和后面的几次失败都来自于冒险精神的成与败。特斯拉生产工艺的大胆改进离不开他的风险承担能力。成功的背后,在航天和汽车领域因为激进和冒险给公司带来了很多故事和事故。
这个基因在今天又传递到了小儿子X身上,当X一次在户外好奇地蹒跚走向篝火时,马斯克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因为父母的阻拦偷偷在一棵树后点燃了一盒火柴。
硬核除了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马斯克老板对自己和员工毫不吝惜极限施压:硬核、高强度工作。首先他自己的工作时间是:日常“”,项目攻坚时“”。比如:在Zip2睡办公室,在内华达电池工厂睡屋顶,在佛蒙特组装厂睡在办公桌下。就连崇尚工作生活平衡(WLB)的推特在被他收购后,这位老板第一时间搬到了会议室开始吃住在公司的硬核工作。
马斯克说:技术不会自然演进,而需要人类推动。对他来说最硬核的工作莫过于在波音等巨头深耕的航天领域从零到一创立太空探索公司最终完成首次火箭发射回收,并重新完成几十年前早已停滞的载人航空。
在特斯拉工厂通过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改进和成本的极限压缩,最终完成量产目标,并改写汽车生产模式。
关于“硬核”,书中举例对比了乔布斯和马斯克的不同。
追求极致产品的史蒂夫乔布斯经常要求员工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的做法通常是:“盯着对方的眼睛说:别怕,你可以做到”。
而马斯克的语言体系里只有硬核:“你有xx天的时间完成工作,如果不能完成,你的辞职信会自动接受。”
其次,对员工的冷漠态度是他的另一个重要侧面。
比如开除元老级员工后对他的冷漠态度,比如员工突遇家庭变故他视而不见继续安排高强度工作等。
——不难理解,在推进工作完成使命的目标下,一切其他问题都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