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人说:“庚子赔款”以后,若没有一个辜鸿铭支撑国家门面,西方人会把中国人看成连鼻子都不会有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生恃才傲物、嬉笑怒骂的辜鸿铭,实在是弱肉强食的乱世里,羸弱不堪、任人宰割的中国的一块绝无仅有的金字招牌,这块金字招牌为中国人找回了些许做人的尊严。
辜鸿铭(前排右)和泰戈尔(前排左)
辜鸿铭年生于马来西亚,父亲是华侨后裔,任英国老板布朗的橡胶园总管,能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语和英语、马来语;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葡萄牙语。
老板布朗把辜鸿铭收为养子,辜鸿铭13、4岁时被老板布朗带去欧洲大陆,后进苏格兰名校爱丁堡大学学习艺术和文学。
临行前,父亲谆谆告诫辜鸿铭:第一,切不可入耶稣教;第二,切不可剪辫子。到了苏格兰,拖着一条长辫子的辜鸿铭处处受人歧视,但他始终含羞忍耻,没有剪掉辫子。
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求学期间,每逢星期天就带好纸笔,就像寻宝一般去图书馆专门搜索孤本秘籍,找到了就抄录下来。5、6年下来,抄书就抄了数十种,学问因此突飞猛进。
20岁时,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此后,辜鸿铭游学欧洲多国,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工科学士文凭。年左右,辜鸿铭回到马来西亚,在英属新加坡殖民当局任职。
不久,辜鸿铭慕名拜访大他12岁的外交家、学者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马建忠在辜鸿铭面前极力盛赞华夏文化之博大精深,辜鸿铭深受鼓动,决定前往中国研究经史。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辜鸿铭经人引荐受聘为两广总督衙门的德文译员,这位两广总督正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之洞,此后,辜鸿铭追随张之洞长达22年之久。
刚进张之洞幕府,辜鸿铭洋文的确出众,但国学却是门外汉,被一代鸿儒沈增植讥笑说,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懂我说的话,你还要再读20年中国书。
辜鸿铭深受刺激,此后一头扎进中国典籍之中孜孜不倦,几年后,恰逢沈增植又来拜见张之洞,辜鸿铭向沈增植挑战,沈增植见势不妙,干脆挂起了免战牌。
张之洞
张之洞少年得志,后又做到封疆大吏,以其办洋务、倡西学而极负盛名,虽然辜鸿铭多次在外交上为张之洞挣足了面子,但他始终把辜鸿铭这个喝过洋墨水的人才只用作普通译员。
因为张之洞极为自傲,又颇有旧文官的习气,用人重门第、重科甲、重名士,所以,辜鸿铭始终处于张之洞手下养而备用的尴尬处境。不过,这反过来也让辜鸿铭得以埋头做学问。
辜鸿铭对儒家经典的领悟渐入佳境,就放开手脚在英文刊物上发表许多介绍和评述中国文化精华的文章,欧洲学者正是由此窥见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精深邃密,大为惊叹和兴奋。
由此,辜鸿铭在欧美学界声名鹊起。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与辜鸿铭书信往来探讨学术,丹麦文学与社会评论家勃兰兑斯也对辜鸿铭批判欧洲文化的观点深表赞赏。
年,执掌北大的蔡元培延聘辜鸿铭为北大英文教授,辜鸿铭在北大当教授,授课时间都用来嬉笑怒骂了,只不过,他的嬉笑怒骂全是精深学问,耸人听闻、语惊四座。
辜鸿铭向来擅长诡辩,有理的他有理,没理的他也有理,当他看到座下青年学生听得两眼放光、舌挢不下,完全被他牵着鼻子走时,他最为乐不可支。
西方人尤其折服辜鸿铭那机智有余、火花四溅、酣畅淋漓的绝妙英文,以及他那专搔人痒处、专捏人痛处、专骂人丑处的文化观点,他们觉得辜鸿铭的魅力无与伦比。
但在中国人看来,辜鸿铭怪诞不经的言行太离谱,桀骜不驯的态度太惹眼,在他的灵魂里没有和蔼,只有如烈酒般的讽刺和挖苦,这让中国人看不惯,也吃不消,视他为异类。
辜鸿铭对玩弄以“诡辩与谬论震惊白种人或黄种庸人”的游戏乐此不疲,西方人能够欣赏他大言不惭、狂狷不逊、标新立异的表演,中国人则欣赏不来他这种表演的妙趣。
伊藤博文
欧美人在任人宰割的中国可以横行无忌,他们在中国处处受到尊敬和追捧,辜鸿铭对这种崇洋媚外很反感。于是,辜鸿铭总要不失时机地羞辱白人,以此证明中国人的尊严和优越性。
一次,辜鸿铭在电影院看电影,想点着自己随身携带的那支一尺来长的烟斗,但火柴已经用完了,当他认出坐在他前排的是一位苏格兰人时,就用烟斗和手指轻敲他的光头。
那苏格兰人一回头只见一脸傲气的辜鸿铭指着手上那支烟斗,并以近乎命令的口气说,请点着它!他吓坏了,以为今天哪里一不小心得罪了上帝,怎么撞见了中国黑道上的老大。
那苏格兰人心想得罪不起,只好乖乖掏出火柴,抖抖瑟瑟地为辜鸿铭点着了烟斗,辜鸿铭深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团烟雾,似乎也吐出了一直遭受列强凌辱的中国人心中那口恶气。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曾当面领教过辜鸿铭的厉害,两人见面时伊藤博文调侃辜鸿铭,你精通西学,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
辜鸿铭从容应答: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到了20世纪的今天,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博文一时无言以对。
辜鸿铭生平最喜欢痛骂洋人,但洋人非但不厌恶他,反而对他极为推崇、敬重,就因为他骂得入木三分,骂在了要害上。洋人对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的崇拜,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辜鸿铭曾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春秋大义》,他竟然破例卖票,“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的京戏票价是1.2元,听辜鸿铭讲演的票价竟然要2元,还很卖座。
一次在北京大饭店的宴会上,一位英籍贵妇久闻辜鸿铭的大名,特意搭讪辜鸿铭,她说,听说你一向主张男人可以纳妾,那么,按你的意思,女人也可以多招夫婿了?
辜鸿铭连声否定说,不行!他接着问这贵妇代步是用黄包车还是汽车,贵妇说是用汽车,辜鸿铭说,汽车有4个轮胎,那请问,府上备有几副打气筒?旁人哄堂大笑,贵妇面红耳赤。
蔡元培
在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具有极大的魅力和神秘感,他们把辜鸿铭看作是比北京城内三大殿更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认为到了北京不去见辜鸿铭,简直跟进入宝山空手而归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