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只看过围城,不足以谈钱钟书1
TUhjnbcbe - 2025/2/15 17:13:00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钱钟书

解放后,钱钟书夫妇回到清华教书,钱钟书养了个小猫,很通灵性,钱钟书特别宝贝。

猫长大了,经常在夜里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就专门准备了一根竹竿,帮自家猫打架,不管睡得多香,只要听见猫叫,他就会抄起竹竿去加入夜猫大战。

而钱钟书猫的情敌,是隔壁林徽因家的宝贝猫。

钱钟书写过一篇中篇小说《猫》,其中有句话是: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面。这句话被杨绛用来劝解钱钟书,不要打邻居家的猫了。

01

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成绩只有15分,而语文和英文是满分。

当时的清华校长是罗家伦,罗家伦当年考北大时数学是零分,而作文被胡适打了满分,胡适极力举荐罗家伦的文学天才,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罗家伦。

10年以后,年,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开创了清华的新时代。

所以看到钱钟书的成绩后,罗家伦亲自面试钱钟书,被钱钟书的渊博学识打动,破格录取了钱钟书。

考上清华后的钱钟书,更因中英文俱佳而闻名全校,用功之勤也无人能比,清华大学藏书之富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钱钟书却横扫了清华图书馆。

甚至创下很多清华记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

连学识渊博、中西融通的国学大师吴宓也盛赞他“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可与一代宗师陈寅恪比肩”。

年钱穆的《国学概论》要出版,请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做序,二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家,钱老竟让自己二十多岁的儿子试刀,没想到钱钟书写的序让父亲大为震惊,一字不改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后来,钱钟书和父亲钱基博曾在一所学校教书。

钱钟书竟对学生说:“家父读的书太少。”

有学生转述给钱老后,钱父也甚为开明,说:“他说的对,我是没有他读的书多”。

钱钟书一生酷爱读书,周岁时抓周抓到的就是一本书,祖父和父亲都非常高兴,所以为他取名“钟书”。

狂傲如李敖,也不得不承认,钱钟书确实读书极多。

02

钱钟书在牛津留学时总是泡在牛津图书馆,几乎把十八世纪后的经典全部通读一遍。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的硕士论文让他通过了硕士学位考核,半个世纪后还被英国女王访华时引用。

牛津图书馆

那个学位极少有母语为中文的学子拿到过,但钱钟书并没有去申请学位。

钱钟书认为,区区一个文凭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

到了巴黎大学后,钱钟书更是直言不要学位只要自由读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等外国原著一本一本地读。

钱钟书看书极喜欢做笔记,他所做的笔记数量是以麻袋来计算的。

年抗日战争爆发,钱钟书和杨绛认为个人的命运应该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二人回国。

钱钟书一家乘坐法国邮船AthosⅡ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杨绛带着孩子去上海投奔家人,钱钟书则先后去了昆明、湖南等地教书。

人人都觉得字典特别枯燥无聊,但钱钟书却特别喜欢读字典。

当年钱钟书去英国留学,在海上漂泊一个月,但一部英文字典让他枯燥全无,乐趣无穷。

从上海去湖南教书,别人痛苦难熬,但他竟捧了一本字典看作良伴。

同行的人问:“一本字典何以让你乐天知命?”

钱钟书回答:“字典里能看出大智慧。”

下放五七干校时,钱钟书随身带了本《简明大英百科全书》。

后来有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下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03

年暑假,钱钟书终于回到上海,一家团聚,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年时,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大学。

第一次见面时,在杨绛印象中,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钱钟书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跟钱钟书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年春,钱钟书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杨绛尚未毕业,钱钟书不舍得离开杨绛,杨绛却说:“我陪你一起去”。

在牛津时,杨绛怀孕,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他曾很认真地对杨绛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

杨绛午睡时,钱钟书饱醮浓墨,给她画花脸,没想到杨绛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就给杨绛画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钱钟书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老母亲一顿训斥,不敢再画。

钱钟书记忆超群,外国学者称他有“照相机式”记忆,稍有名气的古代作品他都能倒背如流,可他总是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分不清布鞋左右脚。

他从小被人说成痴气,看《西游记》时,边看边比划,口中念念有词,一会“老孙来也”,一会“猴哥救我”,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杨绛生产住院时,他每医院,说:“今天我又做坏事了”,问是什么事,无非是墨水染了桌布,台灯砸坏了,门轴弄坏了等等此类。

出院后早晨起来,钱钟书为杨绛端上早饭,杨绛诧异地问:“谁给你点的火啊?”钱钟书笑眯眯如孩子般得意地回答:“我会划火柴了!”

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的钱钟书,为了照顾刚出院的妻子,竟学会了生煤炉。

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写《围城》那两年,钱钟书自然将课时量减少,家里的收入也锐减,全靠杨绛加班加点地写剧本,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才得以维持。为了节省开支,杨绛辞退了佣人,自己操劳所有家务活。

尽管那时杨绛已成为上海滩的金牌编剧,以至于别人在介绍钱钟书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这是杨绛的先生。

04

后来文革来临,二人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屡遭批斗。

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后来二人发配发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接受思想改造,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时不时被拎出来批斗一番。

“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曾与一对年轻夫妇还打过一架。

二人不在一个连,只能偶尔相聚,有一次杨绛指着一个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咱们就住下好吗?”

钱钟书只是回答:“没有书。”

即便在此般险恶不堪的环境下,两人依然乐观地坚持做自己的学问,在干校的日子,年近六十的杨绛,从零开始,自学西班牙文,并把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翻译成中文。

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访问中国的时候,邓小平送给卡洛斯的国礼之一便是这本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堂吉诃德》。

钱钟书的名著《管锥编》第一稿也写成于这一时期。

文革结束后,他们终于又有了安静的书桌,钱钟书写出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等足以名垂千古的学术著作,杨绛写出了《洗澡》、《干校六记》等。

二人的稿费和版税足以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他们只是继续住在简陋的单元楼里,继续做自己的学问,他们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更需要的莘莘学子。

他们用全部积蓄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不用个人名字命名,好读书奖学金设立的宗旨是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因为他们看见贫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好好读书,实在太艰难。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小区里的邻居每一个都这样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

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装修,杨绛只是说:“为了坐在屋里能看到一片蓝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只看过围城,不足以谈钱钟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