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座,西进吧,别北上,然后自杀了。他在小说里的最后一句话。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这是死啦死啦跟大家说的,他是真的想要把这些生死患难的兄弟们带回家,带回中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大家都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国产抗战剧中的巅峰之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比其他抗战神剧更真实。
由于很多原因,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的并不完整,甚至有很多这部剧的剧迷表示,自己不敢看最终的结局,因为那太惨烈了,比南天门更惨。
南天门战斗结束之后,虞啸卿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了自己的头上,炮灰团活着的人也都获得了勋章。
日本投降后,虞啸卿选择继续北上打仗,这让龙文章十分抗拒。
从南天门下来之后,迷龙曾枪毙了一个逃官,但是这个人是陈主任的侄子,所以迷龙必死无疑,死啦死啦想要保住迷龙,不得已打断了他的腿,但还是没有保住他,为了迷龙少遭罪,不得不亲手杀了他。
迷龙的老婆上官戒慈为了给迷龙报仇,就给龙文章下毒药,每次死啦死啦去看她,明知道茶里有毒,也照样喝下去,始终甘之如饴,因为他觉得没有保住迷龙亏欠上官的。
而死啦死啦因为反对继续打仗,被扣上了一个亲共的罪名,他哀求虞啸卿解散炮灰团,让活着的人都回家。最终,他被当成潜伏在国民党部队里的奸细而成为阶下囚。虞啸卿虽然与龙文章惺惺相惜,但也无能为力。
孟烦了在抗战胜利之后,在解放战争中被俘,成了解放军,后来去劝降阿译和张立宪。
阿译是最崇拜龙文章的,在审问龙文章时,唐基和虞啸卿是想给龙文章定罪的,阿译上堂就是一句,“”他有罪”,把炮灰团的人吓得够呛,唐基以为终于有人开窍,赶忙问是什么罪,阿译话头一转:“可是,如果我三生有幸,能犯下他犯的那些罪行,吾宁死。”
他死也想成为死啦死啦那样的人。
后来阿译成了精锐团的团长,孟烦了去劝降,阿译不想打仗,他让部下投降后,自己饮弹自尽了。
阿译一直试图用他“不存在的能力”挽回一切,哪怕天天被讥讽,哪怕在所有老兵眼中纯属废物,却还是执着进行,但心态上一直积极向上,哪怕是做一顿猪肉炖粉条,也慷慨激昂说的像是动员大会。
作为阿拉上海人的阿译,那种作为知识分子的骄傲,以及时刻牢记为家父报仇的赤子之心,始终让他对现实抱有一种可观情绪,炸弹来临时,还能说一句“战术卧倒”。
阿译虽说能力不强,但始终有信心,在帮迷龙搬家时,阿译偶然看到小书虫后非常感慨,阿译认可小书虫,认为知识分子就该如此,拥有不死的灵魂,敢于在黑暗中,大声喊出《少年中国说》,不惧任何耻笑和不理解,并不惜为此牺牲,而孟烦了,则悲观得多。
孟烦了从心底,是认可阿译和小书虫所拥有的精神的,但是他却对此不报有希望,他是个很悲观的人,这也许和他父亲对他的打击教育有关,孟父也是一个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人,但常常感叹,偌大一个中国,竟放不下他一张读书的书桌,以至于在逃命时,还让龙文章,迷龙等人背着他的孤本,孟父刚烈起来也忧国忧民的很,听说打了败仗,就说举国贪生怕死,可以为南京沦陷绝食三天,孟烦了到南方打仗,他为了能和儿子死在一起,举家搬到滇西,却转头做了日伪保长,甚至为偷生,在家中替日军养慰安妇,对于孟烦了的教育,除了交给他满腹经纶和一口地道英伦腔的英文外,就是极度迂腐的一个人,孟烦了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再加上打了二十多次败仗,对现实实在是没什么信心,也就造成了他喜欢冷嘲热讽的个性。
克虏伯是战防炮炮兵,永远都感觉吃不饱的他,在得知龙文章自杀了,也随龙文章自杀而去。
孟烦了以绑架虞啸卿来救龙文章,但龙文章选择了死,他用孟烦了给他带去的火柴,取下上面的硫磺,装在挂在脖子上的空弹头里,自己结束了生命。
不辣战后没了一条腿,他不愿再回炮灰团,捡了个日本人,两人一起当叫花子,一路要饭,一条腿蹦回了湖南。而那个日本人,就是之前崖下没被剿灭,逃到林子里的日本兵之ー。
虞啸卿一出场的时候,说的何其慷慨激昂。
有一次他还说:“我每天睡眠从没超过四个小时,一天当两天用,就为了效率!我虞师的兵绝不会比日寇缺少勇气!”
小太爷孟烦了怼他:“你每天睡几小时是你自己的事,卧薪尝胆也可以是精神鸦片!别的团我不知道,让炮灰团去打这样的仗肯定会哗变!”
后来百岁高龄的虞啸卿回到了蝉达,在一个花圈上面写上了“龙文章,我一生愧对的挚友”,足以看出虞啸卿对待龙文章的感情了,相信如果没有战争的话,虞啸卿和龙文章或许会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说不定还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这次国庆档热映的《长津湖》,张译没有参与,据说是因为没有档期,因为他正在拍摄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二部,作为团粉的我非常期待,希望快点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