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古诗很好地表达了游离在外的人回到家乡的感慨,有的近乡情怯,有的感慨万千,也有的想回故土却没办法回,种种的情怀都在中华文字中体现,而这些回乡的情怀在近代史中有一个集中的体现,就是当初国共两党内战结束,跟随国民党败走台湾的那些老兵。
战乱的时候人们的故乡情怀都是深深埋在心底的,国难当头自己内心的故土情怀只能跟随大时代,而当战事归于宁静的时候,内心的思乡情怀再也压抑不住,喷涌而出,为了回乡可以做出终生的努力,萧家福就是其中一位,年少时随着部队东征西战,中年时两岸不互通,直到老年,甚至意识模糊时,才再次踏上故土,而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徒留怀念。
两次离家
年,国内还处于抗日阶段,身为重庆人的萧家福此时才16岁,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他之下还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
此时的重庆还处于国民党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当上面需要补充兵力的时候,年仅16岁的萧家福并没有躲过去,只能前往部队。
起初在部队萧家福只是普通的运输工,后来随着需要也扛上枪成为冲锋陷阵的士兵,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当兵的地方就是重庆地区,并没有离家多远,即使回不了家,望着家的方向,也会给萧家福内心无比的安慰。
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国民党代表中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受降书,国民党政府也将政治中心迁回了南京,不可避免的军队要跟随开拔,此时的萧家福19岁,是他第一次被迫离家,心中不是不伤感,但想到抗日都结束了,以后回家有的是时间。
世事难料,内战的爆发让萧家福怎么也没有想到,回家成了遥遥无期的盼头,更不确定这一辈子是否能回家,甚至跟家人都没有好好告别。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萧家福也在其中,从此开启了两岸隔首相望的思乡日子。这是萧家福的第二次离家,所谓离家,尽管还是一个中国,但由于两党之间的政见,台湾海峡成了那个年代不可跨越的鸿沟。
两岸思乡情
在台湾生活的萧家福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重庆,甚至为了能够望一眼家乡的方向主动申请转型成为装甲兵,因为装甲兵在金门附近,那里可以遥望故乡的方向。
在台湾萧家福成家了,有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成家代表着定居,但萧家福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重庆。
在生活中,萧家福会谆谆教诲自己的子女,老家在大陆重庆,孩子的名字也是按照祖上的规矩起的辈分,不能跨越台湾海峡的萧家福只能通过点点滴滴老家的乡俗习惯来寄托自己的思乡情怀。
年,政策给予两岸人们带来了福音,两岸恢复了交流,一波波的台湾老兵都寻找自己的故人,萧家福也不例外,几经辗转,萧家福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书信联系上了,并且得知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已经在30年前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几个兄弟妹妹相依为命,但身体健康情况也不容乐观。
收到信的萧家福痛哭流涕,时光荏苒,一晃40多年没有自己家人的信息,乍一得到书信的萧家福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宣泄,本想趁着机会回家看看,但眼下萧家福穷困潦倒的境地让萧家福没有脸回去。
自己从小离家,没有给家人做出任何贡献,此时回去是不是还要给家里人增加负担,萧家福身为萧家长子,责任感让他忍下了这份思乡情怀,只是照了一张全家福寄给了重庆的家人,并没有动身回去,谁曾想到这样的决定,让萧家福再次联系到家人时竟然又过了30年。
没有回重庆的萧家福在孩子们眼里越来越沉默寡言,加上家庭需要照顾,回到重庆那份心思似乎更遥遥无期。
更悲惨的是80年代的重庆身处大陆,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重庆的改造和家人的搬迁,萧家福再次与重庆的弟弟妹妹失去了联系。
少小离家老大回
眨眼间30年过去了,年的萧家福已经92岁了,记忆有点模糊混乱,但仍记得自己的家乡是重庆,因为此时萧家福的儿女都长大成人了,各有事业,看着老父亲为他们操劳一生,一致决定要帮助父亲完成回家的愿望。
回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时代发展过快,失联了30年信息又有限,再寻找重庆的家人难如登天,但萧家福的子女没有放弃,采取了最朴素的办法,就是在萧家福老家旧址处贴传单,详细写明老街道地址,试图能够找到原来的家人。
冥冥之中似乎老天爷也在帮忙,萧家福四弟的儿子有一个发小恰好由于怀旧,回到了老房子地址看看,就发现了这张寻人启事,立马联系了萧家福四弟的儿子,有了这个开头,萧家福的儿女跟重庆的亲人很快联系上了。
萧家福已经92岁了,古稀之年很难想象家里是否还有同辈的亲人在世,但既然寻找到了家人的方向,就不怕寻家的结果,尽管结果是遗憾的。
令人心痛的是,寻亲结果是仅剩萧家福一人还活着:二弟萧家禄于年因肺气肿去世,53岁;三弟萧家伦于年因糖尿病去世,63岁;四弟萧家贵于年因肺癌去世,46岁;妹妹萧家玉于年去世,80岁。
悲从中来,萧家福的子女痛责自己寻亲太晚了,但萧家福仍然希望回到重庆看一看,于是92岁的萧家福乘飞机达重庆,回到了阔别72年的家。
父母、兄弟姐妹相继去世,老家也只剩下一面墙,去拜祭母亲的道路上只有萧家福的旁亲陪同,看到90多岁的老人在母亲坟前痛哭,无数人动容,时代背景下有太多这样有家不能回的士兵,他们的眼泪被时光隐藏了太久,是该宣泄了。
小结:
萧家福因为年岁太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上坟时痛哭流涕,坐在老家前面土堆时又开心得像个孩子,最终萧家人集体合照留念,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刻,而萧家福也再次回到台湾生活,此去经年,恐怕这是最后一次回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