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春节倒计时,第3天!
从昨天开始,大家一直关心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早上上班,地铁里戴口罩的人明显比之前多了——
和预想的一样,今天各大购物平台、超市、药店口罩全面断货,“口罩”这个词,一跃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大家在疫情面前,防护意识强,这是一件好事。但早上上班,小编看到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奇怪说法——
“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
“烟花爆竹可以驱散病毒”
这也太能编了吧?!
买不到口罩,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小编查阅了大量资料,帮大家看清真相。
传言1、“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
昨天,一张声称“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的图传开了。这当然是错的,这是一条从非典时期就开始流行的谣言,如今把这种谣言翻出来的人,非蠢即坏!
当年为了辟谣,香港卫生部门还专门在问答帖里进行了解释:
①吸烟不仅不能预防病毒感染,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②吸烟时,手反复触碰口鼻,病毒反而可能因此进入身体;③吸烟时不能带口罩,会因此降低对自己的保护。
传言2、“易感人群是40岁以上成年人,儿童罕见”
昨天小编在一个家长群里收到一个帖子,帖子里有一句话说此次疫情:“易感人群是40岁以上成年人,儿童罕见”。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真的会对儿童“另眼相待”吗?小编没有查到具体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过
丁香医生在发文中指出:老人、儿童、孕妇应该被当作重点防护对象,因为这3类人群抵抗力相对较差,比起一般成年人,更加病不起。所以,你可不要轻信病毒会躲着孩子,该加强防护,不能放松警惕。
传言3、“烟花爆竹可以驱散病毒”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这张截图,这胡扯的本事,真是给拜了~
截图里说砷“杀菌”“强大”已经相当不靠谱了,明眼人都知道它毒性多大。
容易让人忽略的,是普通烟花爆竹燃放也对人体健康不利。它不仅会释放有毒有害的有机物、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等,还会释放大量的金属颗粒。这些释放出的颗粒物顺风飘到下游区域时,会相互混合,固体金属细颗粒还会转为可溶态。这样的可溶金属更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以至于对人体造成危害。
传言4、“室内煮醋可以消毒杀菌”
这件事,其实父母世界Parents以前的发文,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不靠谱!
食醋中含有的醋酸确实是一种可以杀菌消毒的化学物质,但是浓度要达到30%以上才有杀菌效果,而且这种高浓度醋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如果接触皮肤可能造成伤害。
而市面上能买到的食醋,醋酸浓度很低,浓度最大的白醋顶多仅能达到5%,而家用醋精浓度也不到10%,这样的酸度远远达不到杀菌的效果。
如果在封闭空间长时间熏醋,不但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引发或者加重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传言5、“吃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
这条也基本上成为大家的共识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并且有很多生理作用,比如可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这点没错。
但是维生素C本身并不能增强免疫力。它本身也并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质的治疗。而且通常情况下,合理膳食就能保证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无需额外补充。
传言6、“接种过流感疫苗,就不会被传染了”
虽然接种流感疫苗后可明显降低患流感的几率,但不能一劳永逸。
1)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开始起保护作用,6~8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必须每年接种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2)接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流感病毒产生抗体,而对其他病毒或支原体引起的感冒则没有预防和抵抗的能力。
3)每支流感疫苗只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三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份,不能覆盖所有流感病毒。
4)某些流感病毒,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一次变异,原来的疫苗将失去效力。
5)所有疫苗都不能保证接种后%不患病,流感疫苗也是如此,所以还是要加强防范。
昨天下午,《人民日报》专门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谣言,做了辟谣!在疫情面前,别盲目相信坊间流言,科学、理性、稳定、严谨,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疫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
丁香医生果壳的观点,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