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海上钢琴师如果有期待,你还会逃避吗
TUhjnbcbe - 2024/8/28 17:08:00

01

这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

“那就叫它。”煤工丹尼说。

没有人会为一个孩子取名,然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它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在这样小的年纪里,他无师自通,成为了“海上钢琴师”。

接下来的故事就显得非常“欧亨利”了,这样天资聪颖的钢琴师注定有着异于常人的性格—他向往外界,却害怕漫无边际的城市。所以他将弗吉尼亚号游轮作为自己终生归宿—他在这艘船上得到名字,也随这艘破败的船走向毁灭。

02

海这个意象在许许多多文学作品里被提及,它被抽象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因而终生未离开这艘海上船的也被质疑为懦夫。

然而逃避真的就是丧失勇气的体现吗?

且看看时隔多年,对好友Max的剖白:“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东西。”在的一生里,他有且仅有一次,几乎踏上了陆地。然而在他面前的是正在工业化的城市,是一座满是蒸汽人声的城市。这样的城市,飞鸟亦难逃离,而这仅仅是看到的东西,看不到的那些才是击溃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我们应该最能理解古人常苦于出世入世的选择,而今人早已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我们一出生,就注定在俗世里翻滚。我们背负着很多,小时候背负成绩,长大了背负家庭,可这些也仅仅是无限的包袱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罢了。安于现状的总是暗自挣扎,追求上进的,常常耗尽心力,没有多少人真正开心,也没有多少人能找到最佳平衡点,东奔西走,出路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的退缩,换作是我,或许我会一辈子蜷缩在那里。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与鸵鸟有何异?

03

或许你还记得《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作画。但是请注意斯特里克兰德毫无绘画基础,他有的只是热爱而已。这就好比一个只会画火柴人的中年大叔,忽然离家出走,最后染病死去,而他的画作无人欣赏。讽刺吗?荒唐吗?幽默吗?不也一样?一个平平无奇的钢琴天才,不论贵族贫民,你敢听,我就敢弹。爱上了一个姑娘,却没法爱上这个一团糟的世界,他用一生陪伴纯净的音乐。

一个“逃”字,贯穿他们的一生,斯特里克兰德是“出逃”,是“逃避”,无论向内还是向外,我恰恰认为他们都裹挟着勇气。

还是举个并不贴切的例子吧:有一天,在朗先生还不是朗先生的时候,突然有一支顶尖的团队找到他说:你离开这个世外桃源,去北京弹钢琴,只要你弹,金钱名声美女房子车子你都有了。结果朗先生一看,北京怎么是这样的?这我还能静心弹琴吗?于是他说拒绝。

是不是好懂多了?

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但绝对是少数。为什么?因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人若要保持童心,就像那句被引用滥的名句,就要做到“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难吗?难得很。但是毕竟是做到了。

04

在决定下船前曾对好友说,海的声音告诉他人生是无限的,他应当明白留在船上是无法听到海的声音的。这是一个美好的幻影,在他心底鼓舞他走下这艘船。可正当走在通往陆地的梯子上时,他才明白陆上的人都在追逐打转,茫然无措,至此“童心”的历练才算完美结束。

“童心”教会他的是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诚如所言,这个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他曾经天真的以为一切都有尽头,却不知世上有个词叫“无限”。“看不到的”不就是尽头吗?一眼望不到底的陆上生活正张开那张巨大的嘴,试图一口吞噬,所以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逃。他摆脱无限,选择有限,摆脱了自己被生活玩弄股掌的可能,与音乐互相成就。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上钢琴师如果有期待,你还会逃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