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姐是我老家的邻居,她来这个城市打工差不多快十年了,一直在这医院做保洁。眼看自己的一双儿女也快大学毕业了,宋姐打趣地说自己也快熬出来了。宋姐比我要早来几年,她比我大十岁,但是辛苦的工作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很多。
我初到京城,宋姐可没少帮助我照顾我,在这陌生的都市,她就是我最亲的亲人。赶上都有休假她总会约我去她的出租屋,医院旁边的一个城中村里的房子给我做好吃的。在哪里我也亲眼目睹了一些肿瘤患者及家属的无奈和绝望。也有一些的乐观和坚强。
随着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饮食,熬夜,工作压力太大都使得肿瘤患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见。
医院医院,所以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都来这边看病,这也催生了这个地段的房价,据说一平米在十万左右,要租房子小一居室也得七八千一个月。听着这让人咂舌的房价,我心里默默的想我一个月的工资估计在这个地界连块砖也买不起。
宋姐医院旁边不到十分钟路程的城中村,各种简易的两层三层小楼都是村民自建的,隔成一间一间的通间,厨房也是公用的,窄窄的楼梯过道,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要去大路边的公用厕所。但是好在房租便宜,比住宾馆旅店划算,所以这里有很多都是全国来看病的病号和家属租住地,暗地里大家都称这里“癌症村”。
初次听到“癌症村”这个称号我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癌症在任何人看看来都是恐惧的。但是在跟他们的接触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乐观与无奈。在与命运抗争的每一天,从恐惧迷茫到逐渐认可接受再到乐观面对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想开了,也就无所谓了。
宋姐住在城中村简易房的二楼靠西最边的一间,这间房子的好处是有俩个窗户,在午后公园的大排杨树的遮阴下更亮堂一些。每次去她那都有不同的邻居,我明白这是一批流动的群体,有的康复了回家了,有的病情恶化了,没有希望了,也回家了。作为家人也尽力了,医院治疗了,即使没有治好,于家人于患者都不留遗憾。
曾经见过一位西北口音的大叔,衣着朴素,脸色黑红,说起话来喘得厉害,跟他聊天才得知他患肺癌晚期并伴有肺气肿。在这个癌症村已经住了三个月了还是没有挂上专家号,他自己也说感觉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挂上专家号的那天,真怕死在这了回不去。他说如果这个月底还是挂不上号就直接回老家算了,放弃治疗了。听得我泪眼模糊,在这一号难求的京城,在这个拥挤的癌症村每天会有多少像这位大叔一样的求医者。他们只想听听最权威医生的诊断到底还有没有治疗的希望,他们只想简单地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多感受一天这个世界的温度。
感触最深的一次是跟宋姐隔壁的一个阿姨聊天,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一位头发花白的叔叔,还有一个四岁多的小外孙子。小外孙子比较顽皮,只要宋姐家门开着,他就跑进来玩。一来二去,大家也就熟悉了。她就讲起了她家的故事。
我今年六十五了,山西人,住院的是我的闺女三十七岁了。我就这一个闺女。那老头是他父亲,我们在孩子小学后就离婚了。老头后来又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有正式工作,过的还不错。我自己带着闺女一直到养大成人,结婚生子。这期间吃了太多太多的苦,我觉着我终于可以轻松了,可以过自己的日子了,可闺女突然查出胃癌晚期,多处转移,我觉着我的天都塌下来了。她要不在了,我肯定活不下去了。阿姨边说边抹眼泪。
我给她递上纸巾,阿姨又慢慢讲起来。我闺女脾气不好,但是女婿人很好,处处让着她。他是长途司机,前几天来送过住院的钱又去跑长途了,不工作不行啊,医院里天天化疗要用钱。我一个医院给闺女送饭这快一个月了,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行,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让老头过来给帮忙,我们已经离婚好多年了,但是我现在也没有办法。他们家人也算开明,也支持我们先给闺女治病,为了给闺女看病,再苦再难我都能坚持,我就剩这个女儿了,我不能失去她啊。我只希望她化疗后可以做手术,早日康复,前几天化疗反应太大,吃不下饭,这几天稍微有点胃口,我是真心疼啊,宁愿生病的是我自己。孩子还这么小呢。也不能没有妈啊。
望着阿姨红肿的双眼,我问她婆家怎么没人来呢。她说婆家就这一个儿子,婆婆也是半身不遂常年躺在床上离不开人。我和宋姐听得眼泪哗哗,宋姐说,阿姨,以后你闺医院。突医院跟垃圾打交道的宋姐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我的心里更高大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没有阿姨的讲述,我们只是认为旁边的邻居是快乐的祖孙。但是谁又明白年迈的他们内心承受了多大的煎熬和希望。没有感同身受,我们是无法体会他们每一时每一刻的真正煎熬。真心的祝愿她女儿化疗后能够早日手术,早日恢复健康!
遇见杨阿姨是在一个夏日傍晚,出租屋太热,晚上吃完饭和宋姐出来公园走走。夏天天黑得晚,公园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宋姐说你看那些大夏天穿得严严实实的大都是手术后或者放化疗后的患者,因为他们体质比较弱,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凉。我随着人群看去,这么热的天确实有很多穿着长袖衬衣的,甚至有很多带着帽子的,宋姐说他们有的是化疗后头发就掉光了,只能带着帽子,也有一些干脆就光着头。
走了几圈后有点累了,就在公园旁边的一个条凳上坐下歇会。旁边坐着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阿姨,目测应该五十岁左右。“你们也是来这看病的吗”她主动打招呼。因为这边大都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估计大家平时打招呼这就是开场白。就这样,我们知道了杨阿姨的故事。她这次是来北京复查的,医院旁边的汉庭酒店。
我是黑龙江人,退休前是中学校长,医院打交道了。杨阿姨说话嗓门很高,一看就是个爽快人。我是乳腺癌右侧全切后,你看我现在完全看不出来是个病人吧。说实在的,刚刚查出来我也是特别绝望,觉着自己辛苦一辈子,到退休了竟然得了这病。当时医生说要右侧全切,我是拒接的,作为女人,爱美了一辈子,如果右侧全切,我身心都无法接受。术后将是一个不完整的女人,老公会嫌弃吗,别人会怎么看,这期间的心理压力完全大于我的身体压力。
但是作为知识分子,我也翻阅了大量资料,知道目前没有转移扩散手术全切是最保险的治疗。经过三天的思想斗争,我想通了,活命要紧啊,最后选择了手术,当然术后也经历了放化疗的预防治疗。现在定期过来复查就可以了。我已经做完手术五年了。也过了临床的五年观察期,也可以说已经达到临床治愈了。杨阿姨高兴地说,我们也真替她高兴。
杨阿姨接着说,其实患病这么些年,我也想明白了,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不能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呢。以前为了前程,为了名誉,带一个学校一千多个学生为了升学率没日没夜。太累了回家给家人发脾气生闷气。现在生病后我都想明白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是零。我现在心态特别好,不着急,不生气,健康饮食,老公陪着坚持天天锻炼,家庭也比以前更和睦了。这次回来检查,一切跟正常人一样。我对于战胜肿瘤更有信心了。
看着杨阿姨红润的脸庞,充满坚定希望的眼光,我相信她的话,不着急,不生气,心态好,健康饮食,坚持锻炼,不管是已经不幸生病了的还是我们健康人都应该坚持做到的。生活不是唯一,生命的长度和深度我们自己可以去改变,去掌控。健康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