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通讯员张全录
“咳、喘、闷”,这是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我国有近1亿人,被或轻或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折磨着,无法彻底摆脱。年上半年,医院中医科从一句中医经典获得启发,治肺不局限于肺,而着重从脾肾功能恢复入手,让近百名慢阻肺患者,从呼吸改善中,感受到了传统医学的智慧。
王文慧正在为患者把脉
医院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西药主要是抗感染、对症治疗等,通过规范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控制,避免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但要进一步提升、改善肺功能,空间有限。
在慢阻肺的治疗上,医院中医科年上半年的一项研究让人振奋。在近百名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中,医生采用了更为广泛而基础的“固本”手法,不仅着眼于肺,更着眼于与肺有密切互动关系的脾、肾。通过提升脾、肾的功能,以及脾、肾与肺的良性互动,来循序渐进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
“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中医经典‘名句’给了我们灵感,成为我们进行组方的指引。”中医科主任王文慧说,“这句话便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王文慧进一步解释说,慢阻肺这种疾病,咳嗽、咳痰、喘息气促是最常见的表现。而中医上讲:“因痰而嗽,痰出嗽平。”而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所以,补肺与健脾、益肾要同步,这才抓住了本源。
王文慧正在为患者做治疗
年上半年,在接诊的近百名慢阻肺患者中,王文慧根据相关中医理论,结合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组方,辨证施治。半年来,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
王文慧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只要深入研究,把握其中的奥妙并巧妙应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关于慢阻肺的治疗、康复,关于人体肺、脾、肾之间更为精妙的互动关系,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图片由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