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学会使用火,人类与文明的距离有多远
TUhjnbcbe - 2024/6/24 16:27:00

人类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几百万年的岁月中,他们四处迁移,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茹毛饮血、担惊受怕、躲避野兽;到了晚上或是冬季来临,他们或是在黑暗中寻穴而居,或是以树叶兽皮裹身御寒,丝毫没有现代人统治动物世界和融入大自然的自豪感。偶尔见到森林大火、火山喷发,枯草自燃,他们多以为是大自然发怒而惊慌失措,受惊而逃。

我国古代《礼记》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尽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从中可以看出,原始人不懂用火,只好吃生食,而后来终于在圣人的指导下,得到了用火的好处。然而事实并不尽然。原始人吃生食当然不可避免,然而偶然品尝了火烧过的兽肉后转为欣喜,再到克服恐惧心理学会用火,则很可能是在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后群体认知的结果。

初一课本中第一课明确讲述了我国北京人遗址中残留的使用火的证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有很多类似的例证。例如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一代的鄂伦春人也很早学会用火,并懂得如何保留火种。科学家们认为黑猩猩并不像猿人那样怕火,反而经常勇敢的上演“火中取栗”的好戏,他们还在非洲南部马卡潘思佳特山一带发现了古猿火烧后遗留的兽骨。

中国古代流传着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故事,而同样在西方神话中,一直有普罗米修斯用桂皮制成的空心管,在太阳神阿波罗太阳战车轮子下为人类盗取天火的美丽传说。实际上,人类用火更多的是雷电引起树木着火的自然界火和火山喷发引起的火。

但是火一旦熄灭人们就无法使用,这样就必须想法解决保存火种的问题。一开始人们不断地添加树枝、木头来保持火的燃烧。后来人们逐渐在固定的地方保持火种不熄灭。例如在火堆边上堆上石块,以维持火势,同时留人看守,就像人们常说的“篝火”,同时也能用来烧烤食物。后来也有人找到了用朽木阴燃保持火种的方法。直到火柴发明之前,保留火种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金燧、火石、火折子、火镰等名词就是最好的证明。《水浒传》中也常有这样的情节,例如第三回:“次早五更起来,金老父子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

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发展是如此重要,它帮助人类祖先熬过漫长的寒冬,从而可以迁徙到更寒冷的地区,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火帮助人类照亮黑暗,驱赶野兽,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火还带来了烹饪方法上的熟食革命,不但解决了卫生问题,而且吃熟食可以在食物中获得更多的热量和营养,这样人类的寿命大大提升了。被火加热过的食物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人类用于咀嚼和消化时消耗的时间和卡路里更少,食物的利用率更高,同样的食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类,繁衍变得更容易,人类的族群变大了。从用火开始,人类逐步告别了寒冷、黑暗、疾病、短寿的时代。

火的使用在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人类掌握了一种能力,从而人类可以更加从容的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火的使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是一次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火是神圣的,永恒的,不可或缺的、又是令人敬畏的。直到现代,人们在四年一次的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奥运会结束后,依然会庄重而小心翼翼的把火种保存下来,直到下一届奥运会将圣火重新点燃。

更多历史文章,将陆续更新,请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会使用火,人类与文明的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