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真、善、美”当中,真是智商,是认识和探寻世界的能力,是见世界;善是情商,是与他人及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是见他人;美是“美商”,是自我内心沟通及生活观念与态度形成的能力,是见自己。
文革当中,他坐了10多年牢。
在监狱里,无聊的时候,他划火柴点烟,发现这火柴梗点着后倒插在烟灰缸里面,十分有美感。他这样写道:“凝视着那木梗燃烧到底,成为一条明红的小火柱……忽而灰了,扭折,蜷曲在烬堆里——几个月来我都成功地导演着这出戏,烟缸活像圆剧场,火柴恰如一代名优,绝唱到最后,婉然倒地而死。”
他曾经三次入狱,差点被枪毙,却拥有干干净净而优雅高贵的一生。他叫木心,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之一,而支撑他在逆境中坦然以对,高贵优雅的,无疑是他强大的审美力,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木心先生曾经这样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吴冠中先生也曾说:“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审美究竟有多么重要?
一个人,一旦接触并体会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味和气质,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智商高的人,能够在客观世界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情商高的人,能够在人类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而唯有“美商”高的人,真正懂得审美的人,才能做到,不止是在生存,而是在生活。在生存越来越容易的今天,如何“生活”,恐怕才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个不懂审美的人,即便富甲一方,也很难获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缺乏对美的感知,就缺失了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再多金钱也无法弥补的人生缺陷。
我们去欣赏音乐和诗歌,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去绘画,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正是这些独特的体验,才是我们灵魂的主要构成部分,才是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芸芸众生中的独特之处。
“真、善、美”当中,真是智商,是认识和探寻世界的能力,是见世界;善是情商,是与他人以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是见他人;美是“美商”,是自我内心沟通及价值观念形成的能力,是见自己。
实际上,“美商”,很可能才是智商与情商的基础。
钱学森曾经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虽然学的是理科,但他父亲同时送他去学绘画和音乐,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能开拓创新思维,对从事科学工作很重要。钱老不仅是科学大师,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爱因斯坦自小就酷爱音乐,他六岁练习拉小提琴,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身不离提琴。在创建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一遇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就不由自主地拿起琴弓。他曾经这样说:“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
建筑学家梁思成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地质学家李四光学过作曲,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谷超豪均爱古典诗词,多有诗集问世。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卓越的大学教育家竺可桢是位文史大家,不仅西学渊博,国学功底也极深厚,对经、史、子、集及诗词,笔记、方志等广征博引,用于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数学家丘成桐酷爱古典文学,《史记》中许多篇章能够背诵,可见下了多少工夫……
智商与知识的增长,或许可以通过努力来增长;情商与对人情世故的认知,或许可以通过磨砺与实践来成熟;而“美商”的形成,儿童时期的经历与体验是最为至关重要的。正如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成年后的自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长都格外重视孩子的智商发展,也就是对学习成绩的重视;近年来,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家长,对所谓“情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然而,对于“美商”,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家长,认知都非常肤浅。
尽管不少家长会送孩子去学习音乐、乐器和绘画,却很少有家长会深刻认识到其中对“美商”培养的重要性,更不用说陪着孩子一起去感悟与体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艺术与审美的研究远超中国。早在,上世纪40年代,“艺术疗养”这种方式已经在欧美兴起,在心理培养疗愈领域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完善,越来越被广泛熟知和应用。
这一方式起初被用于治疗自闭症等有心理问题的孩童,当语言不足以去表达无法言说的隐藏情感时,传统的访谈式心理治疗容易遇到瓶颈。而艺术治疗恰恰鼓励人们通过沉浸于绘画、雕塑、摄影、戏剧等视觉艺术或者音乐等听觉艺术的创作,借由各类丰富的媒材来从容地诠释内心。
这一理论体系被进一步拓展到普通儿童的美育教学当中,它鼓励家长在孩子的审美观形成与成长中,不要当旁观者,而是与儿童一起去创作、感悟和体验。从而让孩子对美的感知和享受藏在脸上,浸润内心,伴随终生。无须刻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他的生命里发出光芒。
在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人们的情绪会感应到安全自如的释放途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能量开始悄然流淌。无论孩童、老人、特殊需求的群体或者每一个人,都能在温暖的过程中重新尝试自我觉察,获得欣喜的自我成长。
年左右,“艺术疗养”的理念与方式进入中国,但本土化的道路一直比较曲折。
当前,一家名为WABC艺途学院的机构,与美国西雅图安迪雅克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中国特点,共同研发系统、专业、权威的精品课程,旨在为国内艺术疗愈工作者、家庭美育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提供完善专业的支持。
目前,该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已经在国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当然,假如没有条件去接受专门的美育培训。其实,爱美,也不是一件高冷的,难以企及的事。闲暇时,带上孩子,去爬最近的山,看最近的海,都是自己接触美的一次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乐器之美、绘画之美……
孩子所接触的每一份美,都将转化成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对世界的爱,从而温暖一生、积极一生、高贵和优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