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教书那些事儿铁丝燃烧
TUhjnbcbe - 2024/3/11 17:15:00

今年带的班基础较差,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比较弱,这样导致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比较弱,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课堂上对文本阅读和关键词提取的教学进行了加强。

例如铁丝燃烧的实验中,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人们常说教科书般的存在来形容一个人的大牛。

对学生说,教科书的每一句话都值得仔细推敲,每一句话要想深入理解,都要在前面加上三个字“为什么?”这样才能避开浅表学习,进入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我信奉一句话,学习不是你打开书本就开始的,当你产生问题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地拉开帷幕。以前老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还是不全面的,应该是问题导致学习。

教材上说,取光滑细铁丝,简单五个字“光滑细铁丝”,为什么要光滑?怎么做到光滑?为什么要细?不光滑意味着有锈,不利燃烧;可以通过砂纸打磨的方式使铁丝光滑。细,意味着相同质量下,铁丝与氧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铁丝末端绑上火柴”,为什么要绑火柴?为什么末端绑火柴?为什么不把铁丝缠在火柴上?铁丝为什么要塔城螺旋状?(当前的主流说法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上面的铁丝起到预热作用,而且绕成螺旋状插入更稳定,细铁丝容易抖动)为什么要自上而下缓慢插入?

学生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成功率不高,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能成功。俗话说,成功是成功推动的,实验成功,能让学生享受成就感,获得自信。以往遇到实验失败的同学,经常帮助、总是安慰,因为一节课时间来不及再制取氧气。但是今年看到一篇论文,提供的方法可以补救,就是在集气瓶里先放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二氧化锰,然后盖上玻璃片,可以连续做三次铁丝燃烧实验,铁丝是否绕成螺旋状与实验成败无关。这个好方法的提出,能够挽回一部分同学的学习尊严和自信。

这么多问题的产生,迫使大脑进行高密度的思考,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思考、知识库的搜索、问题的解决,都是知识的再生产,这样的的学习,和背概念、刷题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学习者个人来说,是识记、理解、创新的过程。

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还遇到一个问题。由于危化品管理力度的加强,药品带入教室存在风险,做完演示实验后,要及时把药品送回实验室,可是下一个班还要做,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今年演示实验主要通过畅言智慧课堂的视频播放,效果清晰,后排同学也能看得清,耗时短,可随时暂停重放,就是现场感差一点,好比实况录像和现场直播的区别。

用大屏课件上课,一个缺点是整节课是无痕的,课件一关,啥都没有了。优点是课件容量大,多媒体效果好。传统上课优点是条理清晰,脉络清楚,都在黑板上写着呢?老师不被课件所绑架,生成性和灵活性强。怎么解决课件上课和传统授课的平衡呢?

我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在课堂上逐步建立板书网络,让学生有迹可循。通过学习目标—副板书细节—课件回顾—思维导图—主板书脉络的模式进行教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书那些事儿铁丝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