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欧洲中世纪的术士坚信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将石头转化为金子的方法,就连“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晚年都沉迷于炼金术而不能自拔。
二十世纪以来,石油成为推动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这种深埋在地下的黑色液体因而被称为“工业血液”、“黑色*金”。由于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人类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则与日俱增,所以这种“黑色*金”的价值越来越高。尽管科学已经发展到理性严谨的阶段,但仍然有一些人异想天开,想要打破科学的基本规律,幻想着将普普通通的水变成可以燃烧的石油。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冰城哈尔滨,一名30岁出头的公交车司机一夜之间火遍全国,因为他声称自己发明了“水变油”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这项发明被全国几十家报纸争相报道,等于是为“水变油”技术的真实性做出背书。
这名公交车司机名叫王洪成,生于东北,只念过四年书,养过猪,也学过木匠。他向外人声称,自己研发了一种特殊的母液,把这种母液按极小的比例加入水中,就可以配制成“水基燃料”——一种可用于发动汽车的油。他还宣称,这种“水基燃料”的热值高于普通的汽油和柴油,而且环保无污染,成本更是十分低廉。
一家权威报纸甚至把王洪成的发明称为“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每当有人上门求证“水变油”的真假时,王洪成就从屋里拿出两份重量级的鉴定证明,一份是中科院的《王洪成成果证明》,另一份是中科协的《关于大力推广应用水基膨化燃料的决定》。大多数人看到这两份鉴定证明,就已经对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深信不疑了。然后众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百而千,千而万……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如果水真的能够变成油,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将在一夜之间向前迈进一大步。而正常情况下,这一大步可能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努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一个只念过四年书的公交车司机,真的拥有碾压牛顿、爱因斯坦、特斯拉、诺贝尔等一众科学大咖的异禀天赋吗?
这是一个想都不用想的问题。
然而,表演还在继续。王洪成曾当着一大群媒体记者的面演示他的“水变油”技术。他让助手提过来一桶水,用杯子舀出一杯水当众喝下去,以证明桶里的水是真的。然后拿出两种神秘液体,分别向桶里面滴。经过搅拌,桶里的水变红,并开始起泡沫。最后再拿出一个器皿舀出来,拿火柴一点,居然能够点着。
在场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纷纷拍手叫好。有一位记者还邀请王洪成到上海进行展示,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到上海展示时必须使用他提供的水。王洪成很看重上海的宣传效果,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几天后,王洪成果真来到上海,当着二十多家媒体的面,再次展示他的“水变油”技术。然而,展示开始时,王洪成的助手依旧提上来一桶他们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水,结果被那位邀请王洪成来上海的记者阻止。那位记者明确表示,这次展示必须按照之前的约定,使用记者准备的水。王洪成则坚持用自己的水。
上海那次展示,以上海记者集体退席而告终,王洪成尴尬而归。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神话”继续演绎。
后来,一位大学的校长联合10位教授上书国家,保证“油变水”技术是真的。多家企业奔赴哈尔滨,抢着与王洪成进行合作,并奉上数亿元的合作资金。
这场闹剧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终于在年迎来转折。这一年,一位叫何祚庥的院士在*协会议上呼吁调查王洪成这个人。他说,要想让氢氧物变成碳氢化合物,需要通过核反应,仅仅靠依靠“神秘液体”那样的催化剂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11月,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王洪成10年有期徒刑,终结了“中国第五大发明”这场闹剧。
那么,“油变水”这么异想天开、荒唐可笑的闹剧,是如何骗过大众的眼睛,让骗子屡屡得手的呢?
那两份号称是中科院、中科协的鉴定证明,都是王洪成自己伪造的。当年他要去中科院做鉴定,后来反悔了,但是却拿到了带有中科院公章和抬头的信笺,自己偷梁换柱,伪造了一份鉴定证明。中科协那个也是这样操作的。
至于“水变油”的把戏,那就更简单了。王洪成的把戏,可以有多种变法。比如,往水中投入电石粉末,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的乙炔,点火就燃烧起来,还会冒黑烟;往水中投入四氢化铝锂(王洪成曾在中科院化学所药库中偷拿过一瓶四氢化铝锂),与水反应后冒出氢气,可以看到小气泡不断升到水面,点燃后还会发生微爆声;用魔术的办法把水调换成油;往水中滴几滴油,一点火油就着。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水的化学成分是H2O,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油的化学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根据化学元素守恒定律,单纯依靠由只含有H、O元素的水来得到至少含有C、H元素的油是不可行的。化学变化的最基本粒子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割,然而没有哪种试剂能使水中的氧转化为碳,所以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是一个骗局。
“水变油”技术并不是唯一的骗局。年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消息: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一时间,“水氢汽车”成为当年度最热的黑科技。如果这项技术为真,那么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不亚于王洪成的“水变油”。
之后的尴尬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项所谓的“黑科技”没能撑过一年,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智商检测器。
年的“巴铁”空中巴士项目也闹得沸沸扬扬。一家公司宣称自主开发出一种“空中巴士”,它能够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路面的上空,且横跨两个车道,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可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环保,造价低耗时少。这家公司还宣称,“巴铁”项目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
一年后,停放在秦皇岛北戴河区富民路上的“巴铁一号”空壳被转移到一块无人的空地上,车身布满灰尘和水渍。曾经“惊艳世界”的黑科技,被证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写在最后
相传,中华大地上流传这样一条玄学定律:任何流量扎堆的领域,必然会出现一群高举科学旗帜的“民科”。整个骗局严格遵守“民科三板斧”:先表演、再要钱、快投产时便开溜。“水变油”之类的“创新”,不是创新而是创伪,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招摇撞骗。科学设想不反对“异想天开”,但科学实践必须求真务实,容不得一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