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叔的模样
文/李玉峰
小时候,我对春叔实在没有多少印象。即便有那么一点,也不是什么好的印象。这一定因为他的长相。瘦长的脸,看上去像被刀削了一块,颧骨高高的,在脸上很是突兀。个子倒是不矮,只是走路的时候,远远看去,肥大的褂子摆来摆去的,整个人就像晃动的草。
春叔姓李,他家自然也就落在了前街,却在离我家隔几条街的位置。无论怎么说,在我的印象里,那里总是有些偏僻了,走不了多远就是队里的麦场。等麦收完毕,麦子脱粒的时候,飞舞的尘屑与麦糠,就在他家的房顶和院子里落了厚厚的一层。由于家在村边,几场夏雨过后,院落的周围也就有了一些不死的杂草,从早到晚把院子紧紧地包裹着。那时,我甚至去想,草的生命力怎么就那么旺盛。就算春叔一家不停地奔走,门外的小路也时不时地就返了青色。春叔家的铁皮也不喜欢这些草,他一定觉得这些草堵了他的脚步,有时就把别的孩子喊来,用铲子没命地铲。
在队里,春叔算不得能人,只是在队长的吆喝下扛一把铁锨该干啥就干啥。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被人说起,也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知道春叔有些能耐,是在分地以后。那时地里的庄稼没见新的品种,却一年下来多产了很多的粮食。既然吃饱了肚子,人们就开始琢磨着做点副业。没几年,有的人家就承包了几亩村里的果园,年终一算,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春叔不包果园,他先是悄没声地种了几年地,突然有一天,就承包了村里的油坊。这多少让我惊讶,父母好像也颇感意外。无论如何,油坊是开起来了。路过的时候,就见成车的大豆卸在院子里,还能远远地闻见一股豆油的香味。
那个不小的院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去过,所以对那里的每一棵树我都熟悉,我还在仓库里大豆堆成的小山上爬上爬下。那时父亲已辞去了教师的工作,正在油坊做会计。铁皮偶尔也去,就很亲切地跟在我的身后,一个劲地嗅着油香。去的次数多了,他就发现了父亲桌上的好东西。某一天,还大方地拿来家里的火柴枪,说是让我想玩几天就玩几天,只要能给他弄一些父亲桌上红头铅字的信纸。
开始的时候,去春叔那里打油的人没有几个,当时我总是弄不明白,人们为何总是绕了弯子到隔壁的村子。母亲也是这样,时间久了,却还是觉得麻烦。一天清早,眼看着瓶子里没有一滴油了,就说,还是先去你春叔那里打一斤油吃吧,顺便也尝尝好坏。对春叔,我实在没有多少亲切的感觉,磨蹭了一会看实在躲不过去了,只好奔村西而去。春叔不亲自卖油,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他正在榨油机那里忙活着呢。见我来了,就过来招呼了几声,等油量完,还嘱咐量油的人多给了几两。我很是得意,可又觉得有什么不对。等回家把心中的疑问给母亲说了,母亲就认真地过了下称。还真的多了几两,母亲欣喜地说,到底是一个姓的。
一晃十年,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听说春叔家的油坊开得越来越好。春叔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破旧的拖拉机,平日里起早摸黑地四处赶集卖油。却是人有祸福。钱多了,家里的房子也翻盖一新,而在一次起早的路上,春叔的车翻了,最后落了一身的残疾。没多久,结婚的大儿子也开始闹分家了。那时长我几岁的铁皮也初中毕业了几年,一直在油坊里帮忙。随着年龄的增大,铁皮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哥俩就时不时地闹矛盾。再几年,看看自己的身体实在不行,儿子之间的纠纷也难以平衡,春叔就把油坊一分为二,自己彻底地撂了挑子。可春叔的决定并没有换来家门的兴旺,后来听说,没过几年油坊就关门了,哥俩也把家里的家当折腾得够戗。春叔实在看不下去,又说不得话。在铁皮结婚的那年,在村外随便找了块地盖了两间草屋。
再见春叔,是在大伯死的那个冬天。那时族里的长辈大多不在,父亲也病故多年,可按以前的习俗,死了人总要有长辈操持的。就那一帮又一帮本家的愣头青,没个年长的人出面是指挥不了的。还有春叔,母亲说,这些年我们本族的大事都是他来拿主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春叔真的成了我第一个见到的族人。那天很冷,房檐上挂满了冰凌。先是远远地听见了苍老的咳嗽,等我走出门去,春叔披一件棉袄正一瘸一拐地走进门来。不知为何,那一刻我的眼前突然就显现出了他几十年前的样子。是的,那时的他,也一身青衣,远远看去,总是像一片摇摆不定的叶子。而此时呢,却给人一种难以说出的感觉。那又是什么?进门后,在炉子前烤一烤手,接下来春叔就慢吞吞地说开了。菜要买,肉要买,迎来送往的事都该安排哪些人去做,他一边说着,仍不忘让我们记个清单。尽管他年事已高,可大事小事却一样不落地安排得精细而全面。就这样说了一会,门外也渐渐地有了说话的声音,那帮帮忙的青年也陆续到了,春叔便衔着烟袋在院子里转悠着,安排这个去赶集买菜,安排那个去西村扎花。
后来我想,大伯的丧礼之所以进行得有条不紊,这里面也有春叔的功劳吧。我甚至觉得,在一个家族里,他就像一棵老树,虽枯枝老叶,仍在某些时候汇聚了一个家族就要涣散的力量。这样的时候,原本零落的人心,又一次回到了最初的位置。于是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中竟然会泛起一股温热。而整个人,也像又一次回到了久别的童年,懒洋洋地倚在白杨树下,一动不动地盯着柔软的白云。
(网络图片)
李玉峰(笔名西江月冷、月冷),男,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费县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费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颜真卿书画院常务院士、江西师大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新浪首届朗诵MV优秀评委。多年从事美术教学与管理,绘画之外,勤于散文创作,写有散文余篇、多万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