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童话,既是写给孩子看的,又是写给大人看的。
我相信大家一定读过安徒生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一定有一个你知道,但是却忽略了的细节。
《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因卖不出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尔后数次擦亮火柴,看到极美的幻想后,冻死在冰冷的墙角这样一个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无疑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既然小女孩儿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既然她一定会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冻死街头,那为什么作者又要安排她在临死之前,见到如此美好的幻想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你还记得,小女孩儿先后数次擦亮火柴。第一次见到了温暖的大火炉,第二次见到了喷香的烤鹅,接下来又见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最后她见到了她最爱的奶奶,为了能一直看到奶奶,她烧光了所有的火柴。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弥留之际的小女孩饥寒交迫,无人理会。她太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友谊(团圆)和关爱。由此,在她的幻想中才会依次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这毕竟是写给孩子看的童话,哪怕小女孩必死无疑,作者依然在她临死之前让她见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他试图在这个孩子悲惨的命运中,加上温柔的一笔。
《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时,这也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
当一个人,生前到达极致的美丽的时候,她的死才会显得如此的惊心动魄,她的死才会让人觉得异常惋惜。安徒生试图通过一个代表着社会小小缩影的小女孩儿,来揭示这个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来揭示人性中的“伪善”。
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大年夜,一个如此可怜的女孩儿,她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卖火柴的时候,有人关心过她吗?她得到的,只是其他孩子的嘲笑和谩骂。但是,当她嘴角含笑,死在新年的第一天的时候,她那小小的、冰冷的尸体靠在墙角的时候,人们却“好心”地惋惜和感慨。直到这个时候,才展现他们的同情心,是不是太迟了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的伟大在于,哪怕是如此绝望的故事,也有着温暖的色彩。
本文系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