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亿空巢老人看病难催生的新职业陪诊师 [复制链接]

1#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而空巢老人人数突破1亿。面对庞大的空巢老人养护需求,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应对老龄化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老年人在接受新鲜事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不佳,在面对一些电子化信息设备时总是面露难堪。医院就诊时,他们可能连挂号就诊拿药等一系列程序都感到陌生和彷徨。这个时候,如果子女在身边,就可以陪着父母去看病做检查,如果子女在异地打拼,那么你的父母此时或许需要“陪诊师”。

面对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相应的陪诊需求也相应增大。除了空巢老人外,其他的人群也同样有陪诊需求,且数量庞大。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一位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5次。由于居民人均的年就诊频次数据不低,不难发现“陪诊师”的职业需求不可小觑。

这个职业属于医疗行业新兴的职业,且已经有不少人正在从事该职业并且收入尚可。

“陪诊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大家对“陪诊师”职业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这份职业可以帮助自己年迈的父母或者存在一定就诊困难的家人解决一些看病问题;也有人认为这种职业其实就像*牛一样,“见不得光”,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可能医院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尤其对于一些从外地小城市医院就诊的患者来说,医院的就诊流程十分陌生,医院甚至都很难挂上专家号,这时“陪诊师”就可以解决这些人的痛点。他们为患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导诊服务以及照顾病人虚弱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理。这种职业其实对于80、9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是刚需,年轻人在外地工作的情况居多,而老人大多在老家成为了空巢老人,子女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很难平衡好工作与家庭之前的关系,总是顾此失彼。

其实“陪诊师”这个职业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职业,早在十多年前,医院为了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医院内设立过类似的“陪诊师”的岗位,甚至也延伸出一些类医院进行合作,医院输送“陪诊师”。但因为“医托”、“*牛”这些擦边球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这个职业被笼罩上了一层难以启齿的遮羞布,目前这种专业的“陪诊师”还尚未系统化,从而导致“陪诊师”职业发展缓慢。

小编从一位“陪诊师”小王(化名)那里了解到,他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客户就医,帮忙挂号、排队、跑腿拿报告等。收费一般是按照半天元或者全天元收费,小王已经陪诊过数百人了。

任何职业的出现一定是因为有需求才应运而生,“陪诊师”也是这样,从开始萌芽到逐渐成熟系统化需要时间的沉淀。

医疗行业还有哪些新职业?

其实,除了“陪诊师”外,医疗行业还有很多新萌芽的职业或机构,卫生保健辅助人员、精神卫生专家、按摩治疗师、呼吸治疗师、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职业病诊断医师、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等等。

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师在治疗患有心脏和肺部问题的病人时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等。他们对患者肺活量进行诊断测试,进行呼吸治疗,记录病人的进展,并与医生和外科医生商议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还能够帮助医生减轻一定的工作压力。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预测,呼吸治疗师的就业率将在年至年增长19%。呼吸治疗师通常需要副学士学位,但有些人拥有呼吸治疗的学士学位。除阿拉斯加外,呼吸治疗师在美国所有州都需要执照,但各州要求不同。

按摩治疗师

对于一些需要术后复健或者需要长期慢病管理康复的患者来说,通过按摩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甚至能够让身体得到更好的康复。尤其的老年人中风后复健、腰椎受损等患者都需要长期的复健,其中就需要一些温和科学的按摩来帮助复健。

专业的按摩治疗师需要评估患者病史,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的治疗服务。这些从业人员也需要经过一定考核得到专业上的认可才能从事这份职业。在美国那边按摩治疗师产业发展相对前卫和专业,大多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对按摩疗法进行监管。大部分地区要求从业者在经过认可的培训课程进行至少小时的学习,课程结束后获得执照或证书。尽管各州或其他管辖区的标准和要求有很大不同,但通常需要有高中文凭或同等学历才能进入按摩治疗专业。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按摩治疗师的就业率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增长21%。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了解按摩的好处,这些服务成为治疗计划的一部分,需求可能还会增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