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不把鼻炎当回事,可能会诱发哮喘 [复制链接]

1#

骨骼同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在骨骼的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地在进行着骨的重吸收和形成新骨。也就是说在骨骼中随时都有成骨被破坏,又随时都有新骨在形成,它们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只不过骨破坏和骨形成的速度是不一致的。

在儿童期和青年期,骨形成的速度会大于骨吸收的速度,所以表现为骨骼生长。到了35岁左右,骨形成和骨吸收基本处于平衡状态。35岁以后,骨吸收速度开始大于骨形成速度,表现为骨丢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骨丢失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骨丢失速度的加快,骨量不仅丢失得越来越快也丢失得越来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即表现为骨质疏松症。

所以对不同年龄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增加骨量或减少骨量丢失的治疗原则既是必要的又是有区别的。人在35岁前因处于骨骼的生长阶段,主要目标应该是尽量增加骨钙量;而女性35岁,男性40岁后,主要目标则应该是尽量减少骨钙的丢失;到了70岁以后,无论使用什么药物也很难做到减少骨量丢失。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疼痛、身长缩短和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是骨质疏松症的四大表现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身高变矮和驼背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多在腰背疼痛之后出现。有资料统计表明,女性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逐渐出现身高变矮。女性到65岁时身高平均缩短4厘米,75岁时身高平均缩短9厘米。

(3)骨折

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

(4)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症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显著减少,有时可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虽然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紫绀等症状较为少见,但通过肺功能测定可以发现:当胸椎压缩性骨折表现在上位胸椎时,患者的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均减少,肺残气率无明显变化;”当胸椎压缩性骨折表现在下位胸椎时,肺功能指标正常。另外,随背屈胸廓畸形程度的加剧,小叶型肺气肿的发病率增加,在胸廓严重畸形的病例中,小叶型肺气肿的发病率达40%。

医生提醒:3个月只做了1件事,骨密度升到0.8,骨质疏松不攻自灭

日常生活中除了饮食要多注意之外,可以吃一些富含氨酸骨密素的骨骼营养,它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促进钙质的吸收,防止钙在血管内的沉积,保护骨细胞,促进骨细胞的形成和分裂,可以利用骨密度的提升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从儿童时期、少年时期到老年时期均应运动预防作用

运动的作用日常运动促进青年人骨骼的成长,增加及维持骨密度。同样,运动和体育锻炼在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效果。

1、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骨骼通过血流可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从而减慢骨骼的衰老和退行性改变的速度。

2、运动时骨骼的受力明显增加,此时成骨细胞及其他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因子代谢活跃,使骨骼的生长、更新加快,骨的密度和强度也明显增加。

3、运动时全身新陈代谢加快,食欲增加,促进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弥补钙、磷等物质的不足。户外运动还有利于活性维生素D的产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