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号,是个礼拜天,那天天气晴朗,天空碧蓝碧蓝的,是节后难得的好天气。春节后,气候乍暖还寒,病人数剧增,内五科住院69人,大夫张扬杰忙完科室15个病人的查房业务,妥善安排好所有诊治,匆匆忙忙顾不上吃早点,叫上科室做完治疗的马莉萍护士,一起到我科包联的罗家洼车盖村下乡扶贫。路上两人细心看了22个患者的帮扶资料,分发出12个重点患者,作为今天的帮扶对象。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从事多年医疗工作的我们,深刻明白,一个家庭要有一个重病人,这个家庭会因病致贫,缺医少药,疾病更是他们的日子捉襟见肘,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的惠民之策,开展千名医生进村进户服务,送医疗技术上门,送温暖到千家万户,是行动不便的患者能享受到切身的优质医护服务,每个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患者将收获到千百份的热情帮衬。
下车后到一家村小买部,碰巧见到了第一个患者,患有高血压,张大夫仔细听诊,心肺功能良好,马护士测量了血压,病人血压正常,只是中年妇女体型肥胖,建议多锻炼,减肥,按时服药。向他们打听了村里几个患者,听到其中有两位老人年前均已去世,大家心情很是沉重。
下一个帮扶对象是一位李姓患者,人爽朗热情,好客,询问病史期间,本人生活习惯,喜欢抽烟喝酒,张大夫仔细检查,观察到病人桶状胸,患有肺气肿,医院及时做进一步检查,送我们出门,老人感慨地说,以后我要禁烟,少喝酒,正是平时莫有人告知他的健康理念,才彰显出宣教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儿女孝顺,不缺吃穿,生活越来越富裕,缺少良好生活习性的医学保养保健知识,是一种美好生活中的缺憾。
李老人隔壁是一位孤寡王姓老人,敲敲门,院内无人应答,从远处走来他的妹妹,聊起家常,哥哥多年瘫痪在床,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嫂子离家出走,疾病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妻离子散。听得我们一行三人唏嘘不已,想看看病人,家人找了半天不见钥匙。难以进门为他检查,想起一个老人孤苦伶仃,饱暖不知,莫有亲人知冷知热,床前守护,心里又添了一堵。
我们身边有好多这样的恓惶人,我们走着,叹息着王老人不堪的命运。来到村东头的另一户人家,老人70来岁,眼睛不好,耳朵有点背,但身体硬朗,正坐着小板凳在自家院子里砍柴,心疼老人腿脚不便,拄拐杖回家挪动得好长时间,张大夫半跪在柴堆上为老人听诊,可喜老人身体无大碍,日常轻微的做作零活,对老人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老两口其乐融融的生活,使他们的儿女少了一份牵挂。
“医院的医生来扶贫医疗”,人们奔走相告,一伙人在村头的大道上享受着农村人舒缓的生活节奏。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着车盖村,村口的石辘轳上,正好可以为大伙量血压,每个人挽起袖子,自动排队,一个老人着急打电话,叫自己的老伴快来,招致大伙一阵取笑“爱老婆”。说说笑笑量完了近20个老人的血压,一对老年夫妻均为高血压,高到/mmHg,张大夫一再叮嘱病人应该住院,进一步规范治疗,还是不放心索性让邻居捎话给孩子不得大意。
如今的农村,留守的孤寡老小,身体健康问题是个潜在隐患,一月一次的下乡是我们千名医生不可推卸的义务,扶贫的路程任重而道远。为围观的大伙讲了帮扶*策,减免项目,大家心领神会。特意向他们讲了高血压的简单预防知识,戒烟限酒的好处。忙碌的时间过得真快,一口水未喝,一口气看完了12个病人,其余几家门上把着“铁将*”,只能望门兴叹……
因下午张大夫六点还要值夜班,我们只得返程回家了。一路无语,想起坐轮椅的李叔,开朗的李姓老人,被锁在家里,不知白天还是黑夜的王老人,能在阳光下挥着斧头砍柴的那位老人确实是那些患者中最为幸福快乐的一个,能自食其力,两夫妻饮食无忧,身体无恙。
从车盖村到县城的柏油大道,笔直平坦,风尘仆仆的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等着,车厢里响起张大夫轻轻的鼾声,他,太累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