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它不是电影里的情节,就在触手可及的身边,离我们彼此并不遥远。携带着病*的空气在蔓延,像一张无形的网,让人们人心惶惶、惴惴不安。
疫情紧急,刻不容缓。在这关键的时刻,医院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冲锋在前,誓要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主任医师、肺病科主任张万勇这个心怀善意、胸怀百姓,平凡而普通的汉子,第一个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到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一线。
他坚信,这场异常艰难的战役,我们一定能赢!
在这布满荆棘的泥路上,他要走出一条道来!
万事开头难。正月初一下午2点,张万勇和医疗队医院医疗救治点。医院离疫情防控要求差距太大,只有病房,没有传染病缓冲通道等,没有药物和器械,没有搬运工和清洁工。事先请了几批搬运工和清洁工,他们过来一看是新型冠状病*肺炎隔离区,他们都害怕地摆摆手,转眼就跑远了。
时不我待,只争分秒。张万勇主任二话不说,赶紧和副院长陈铁*、院感办主任刘仁荣商议改建病房,制定符合传染病防控的具体措施,对医疗设备和人员调配等情况进行全面统筹,统一调度。
“不能坐等靠,一切靠自己。”张万勇和全体医务人员撸起袖子,既是搬运工又是清洁工,经过10小时的连续奋战,第二天凌晨1点钟左右,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医疗队接到市防控指挥部的电话,有几名患者急需入住隔离病房。尽管一天一夜的高强度的工作,使医务人员每个人小腿都肿胀,脚底破皮起泡,骨头像散架了一般,但是他们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迅即收治病人。
当天下午,隔离病区迅速满员。第二天又紧急开通三楼隔离区病房,使病床总数达到25张。
张主任随即忙得不可开交。查看病人,开医嘱,写病历,信息采集,信息上报,和病人及家属的及时沟通等等,他的脚步停不下来。
张万勇主任忙着写病历、看检查单、信息沟通。
在漆黑的夜里,他要点亮一束冲向黎明的希望之光!
因为患者具有特殊性,被隔医院,孤独、不解、愤怒……
“你们把我放回去,你们再这样隔离我,我就要跳楼了!”张主任查房时,36床的患者焦虑地把头不停地撞向床档。
张主任冲上前,冒着撕裂防护服的危险,一把抱住他:“兄弟,你这是做什么?你如果现在回家,传染给你的妻子、女儿、父母了怎么办?”
“这个病是可防可控的,你只要安心治疗,等你病好了,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你一定是很想你的家人了,这样,等会我给你爱人打电话,让她来看看你!”
这样,张万勇查完病房,跟36床患者家属沟通了半天:“他现在情绪极不稳定,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安慰。你也不要怕,防控措施我们会帮你做好的,你来看看他吧!”
之后,那个病人的焦虑情绪缓解了。
昨天,张万勇曾接到一个病人家属的十几通电话,开口就是担忧:“他现在怎么样呢?他烧退了吗?他能不能回家呀?”
“您们一定要重视呀!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呀!他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呀,他若不在了,我和孩子怎么办呢……”
接到她的电话后,张万勇一边耐心地听,一边细细地做解释,直到她放心为止。
劝说、安慰、解疑答惑,每天回话无数遍,口水都说干,喉咙喊到沙哑,这是张万勇的工作日常。
他非常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他的心里有这个一个朴实的愿望,也暗暗发誓:“我要把他们都治愈,让他们都可以和家人早日团聚!”
张万勇主任正在查房
勇者无惧,他要在这逆风中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
厚实的口罩箍紧耳朵,憋得有点缺氧;沉重防护镜压在鼻梁上,微微的呼吸,防护镜上白茫茫的一片,等过会了,就是水滴;双层手套束缚着手指的灵活;连体防护服穿在身上,平时连走路的步子都不敢迈大,怕撕裂了防护服。身体在防护服里发着酵,一动就热,不动就凉。
穿上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尽量少吃少喝,不上厕所,特别是进入隔离区的护理同仁们穿上纸尿裤,不吃不喝,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直坚持到下班。
这就是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疲累、紧张,他们却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
每个病人入住隔离病房时,张万勇主任都亲自接诊,耐心地问:“你发烧多少度呀?最近咳嗽吗?最近到武汉去过吗?和武汉的人有接触吗?您有做过些什么检查,把您做过的检查给我看一下吧!”
他克服戴上防护镜看不清CT片、穿上防护服听不到呼吸音的困难,不顾危险多看、多听,认真比较,反复斟酌,直到看清、听清病人的情况。
每天查房时,他也是非常仔细地询问病情:“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呀?咳嗽好些了吗?”同时他认真地为病人查体,有时候还近距离采集病人的鼻咽拭子。
有个病人发高烧,查完房,张万勇对值班医生仔细叮嘱:“43床患者今天测体温有40.3℃,我已经进行了处理。你值班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