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拔罐的方法有哪些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qsnbdf/

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操作手法是拔罐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拔罐的疗效。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拔罐的基本手法。

拔罐的基本手法

闪火法

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排气方法。其具体操作是用镊子等夹住或缠住棉球等点火工具,或把纸卷成筒条状,另一只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放入火罐内绕12圈,或者放入罐内至罐体底部马上抽出,然后迅速的将罐体扣在施术部位上,此时罐内形成的负压即可吸附住皮肤。

罐内负压的大小可以根据施术者的经验,通过调整闪火的时间或者叩罐的速度来调节。此法操作简单,可以连续进行,特别适宜走罐、转罐、摇罐、闪罐、排罐,而且因为罐内没有火,相对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但应该注意几点,棉球蘸的酒精不能太多,以防酒精滴下来灼伤皮肤;手拿罐具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以防热气上溢,影响治疗效果(图①)。

1用镊子夹住点燃的棉球,放入罐底后马上抽出

投火法

投火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将纸片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趁其燃烧最旺的时候,迅速投入罐内,然后迅速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身体侧面的吸拔。要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没有燃烧的一端应该向下。如果燃烧后的纸条长度大于罐口直径时,即使施术于仰卧位,也不会灼伤皮肤。这种方法不需要用酒精,所以比较适用于家庭的医疗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纸条燃烧后会产生烟灰,污染皮肤,所以刺络拔罐或皮肤有破溃之处,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图②)。

2当纸条燃烧最旺时迅速投其入罐

架火法

传统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软布,裹一枚硬币,将布的四角转折上约一寸,放在施术的部位。操作的时候,只须把布角点燃,迅速把罐子扣在皮肤上。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很少采用。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不易燃烧或者传导热量的物体,如无孔钱、瓶盖、捏成的小薄面饼等,直径要小于罐口,放于施术部位,然后把酒精棉球放在摆好的隔物上,点燃酒精棉球,把火罐迅速的扣在棉球上即可。此法吸附力强,但是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容易烧伤(图③)。

3点燃放在隔物上的酒精棉球,迅速扣上火罐

贴棉法

贴棉法是指用直径约为2厘米左右的棉片,厚度适中,浸渍少量75%~95%的乙醇,使棉片贴在罐内壁的底部或侧壁,以火柴点燃,扣在皮肤上。此法多用于吸拔身体侧面,操作简便,吸附力也比较强。但是要注意,棉片的上酒精不能过多,以免滴落烫伤皮肤(图④)。

4棉球蘸乙醇,贴在罐底,点燃后扣在皮肤上

滴酒法

保持罐口朝上,将几滴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底部,然后转动罐具,使酒精能均匀的蘸湿罐具的内壁,用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吸拔在施术部位。滴入酒精的多少应该根据罐体的大小决定,以不伤到皮肤为准。此法比较简单,但须注意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边处,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点燃时烫伤肌肤(图⑤)。

5滴数滴酒精或白酒到罐底,转匀,点燃后扣在皮肤上

水煮法

水煮法是指利用煮水时蒸汽的力量,排去罐内的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吸拔于皮肤表面的一种方法。著名的壮医拔罐疗法,就属于此种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竹罐和木罐,也可以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材煮罐,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方法是将罐具放在热水或者药液中煮3~5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夹出,甩掉水液后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将罐扣在需要拔罐的位置,对其加压约半分钟,吸于皮肤之上(图⑥)。

6竹罐用药液煮3~5分钟,甩干后拔罐

抽气法

抽气法使用的是抽气罐,是直接抽出罐内空气以形成负压的一种拔罐方法。优点是罐内的负压大小容易掌握,不会引起烫伤,但是没有温热感,不能实施其他的手法(图⑦)。

7抽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吸住皮肤

拔罐的特殊手法

留罐法

留罐法也叫坐罐法,是指将罐具吸附于皮肤上并停留一段时间的方法,一般是10~15分钟。这种方法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拔罐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病症。其分为单罐法和多罐法,单罐法即用一个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适用的病症比较简单,病变范围比较小或者取穴较少的疾病。

拨罐器套装拔火罐子玻璃家用加厚防爆吸湿火疗美容院专用全套3.17京东查看已下架

例如,牙痛拔颊车,头痛用太阳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用阿是穴等。多罐法即指多个罐同时使用,适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情复杂或者选穴比较多的疾病,如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疼痛,一般面积比较大,所以用多罐法疗效比较好。多罐疗法治疗时又分为分散罐法和排罐法,例如,背部脊柱两侧从上到下成行排列多个罐子,叫做排罐法;罐子排列稀疏或者不成行的,叫做散罐法。留罐要考虑到病人的皮肤、部位、体质、火罐的吸力等。若吸力较强要相应地缩短留罐时间,夏季或肌肉较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起水泡(图⑧)。

8将罐具留在皮肤上一段时间

熨罐法

熨罐法也叫滚罐法,是在闪罐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多次使用闪罐法后,罐体会变得温热,立即将罐体翻转,按摩穴位或者皮肤。使用的时候需注意要掌握好罐体的温度,防止烫伤(图⑨)。

9将酒精棉球点燃后放入罐底,快速取出,将罐吸于皮肤上

闪罐法

闪罐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住蘸过酒精的棉球,点燃后放入罐底,快速取出,将罐拔于病变部位,然后马上将罐取下,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次吸拔于同一部位,这样反复多次的施术,直到皮肤潮红为止。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皮肤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是指在某一部位(如穴位、病灶点)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反复操作。这种反复的牵拉、松弛的物理刺激,使皮肤反复的紧、松,对神经和血管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充盈,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从而使其运行状态得以调整和改善。适宜于治疗肌肉萎缩、肢体的麻木酸痛或者有一些较虚弱的病症。

此法不会在皮肤上留下淤斑,所以也适合在面部使用。注意,采用闪火法要使罐口始终向下,棉球经过罐口要快,防止反复多次的加热以致烫伤皮肤(图⑩)。

10将温热的罐体翻转,按摩穴位或经络

走罐法

走罐法又叫做行罐法、推罐法、滑罐法、移罐法等。具体操作时在皮肤表面或者罐口涂抹一层润滑剂,用闪火法将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循着经络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直到皮肤出现红、紫、黑色斑为止。走罐法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或者需要循经络拔罐的病症,常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图)。

11罐口或皮肤涂一层润滑油,循着经络推罐

摇罐法、转罐法、提罐法

三者是在留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摇罐法是先将火罐牢固地吸拔在皮肤表面,然后均匀而有节奏地摇动火罐。操作时,手腕要放松,用力要柔和,速度不能太快,摇动的角度要适宜,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这种反复的牵拉,增加了对皮肤和穴位的刺激量。凡是可以留罐的地方,都可以视需要而使用摇罐法(图)。

12拔罐后有节奏地摇动火罐

转罐法较摇罐法力量大,刺激性强,留罐后使罐体来回转动。手法要轻柔,转动角度要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度。这种方法对皮肤或者穴位可造成更大的牵拉,增强了治疗效果,多用于穴位治疗或局部肌肉的放松(图)。

13留罐后来回转动罐体

提罐法是在留罐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吸拔效果,反复上提罐体,30~40次左右,使肌肤上下移动,对相应的内脏产生治疗作用。此法常用于治疗腹部的疾患,如胃痛、腹痛、泄泻、痛经等症状,效果比较好(图)。

14在留罐的基础上反复上提罐体

拔泡法

拔泡法是指在留罐的基础上,使吸拔部位产生水泡的方法。一般20~30分钟后,即有小米粒或者绿豆大小的密集的小水泡出现,既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又有强壮的功能。起罐后不必将水泡刺破,一般在2~5天内即可消失。对于较大的水泡,注意不要用手抓。如果已经弄破,涂抹龙胆紫药水即可,以防感染。注意疤痕体质者不可用(图)。

15在留罐的基础上使吸拔的部位产出水泡

针罐法

此法是留针与拔罐结合运用,使针、罐产生协同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先用毫针在穴位上施用补泻手法,然后在以针为

中心的部位上拔罐,留罐10~20分钟,一般使用玻璃罐,因为可以随时观察罐内的情况。本法常用于风湿痹症的治疗(图)。

16用毫针施补泻手法,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

血罐法

17用针刺出血再拔罐

血罐法,也可以叫做刺络拔罐法或者刺血拔罐法。具体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扣打病变部位,再行拔罐术,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此法多用于丹毒、乳痈,外伤淤血等疾病(图)。

挑痧罐疗法

是将拔罐和挑痧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选定的部位上拔罐,待皮肤表面出现紫红或者紫黑的淤血斑块后起罐,在斑块明显处用消毒针挑刺,每个部位挑2~3下,以皮肤渗液、渗血为度。

此法常用于中暑、闷痧、感染性热病、郁痧、痛经等(图)。

18先拔罐,在斑块明显处用消毒针挑刺

涂药拔罐法

在需要拔罐的部位,涂上煮好的中药液,然后将罐子吸拔在施术部位,留罐15~20分钟。

这种方法适宜于各种慢性病及疑难病症的治疗(图)。

19先涂上药液再拔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