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斯波克博士教育羊皮卷》作者:华业。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二章新生儿篇
(2)视觉
新生儿的视力较差,只能看较大的物体。他们喜欢类似人脸的图形。当新生儿注视的目标移动时,新生儿的眼和头会追随目标移动。新生儿有一定的辨色能力,喜欢彩色图案。新生儿集中的视觉,大约发生在出生后第二三周。这时,小儿可以短时间地注意燃烧着的火柴。满月左右,小儿开始能随着发光物体的移动而移动自己的目光,最远能看到1.5米处的物体。第3个月起,可以较长时间地注目亲近的人的脸,成人如果用布遮掩,忽隐忽现自己的脸,可以逗得婴儿发笑,这时最远可以看到7米处的物体。第4个月起,可以区别颜色,特别是红色物体,最容易引起婴儿的兴奋。约从五六个月起,婴儿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飞机、月亮,大街上的行人、汽车等。
(3)听觉
新生儿出生24~48小时后即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在睁眼状态下,新生儿听到很轻的声音时,眼睛和头会向声源方向转去。如果新生儿正在睡眠,稍微大些的响声即可引起其惊跳反应,即头颈部肌肉抽动一下。倘若声响过大,新生儿就会惊醒,哭闹。
新生儿明显的听觉,发生在出生后第二三周。2~3个月时,能够安静地倾听周围的音乐声和成人的说话声。3~4个月时,听到某个声音,可以将头部或视线转向声源的方向。听到轻快、柔和的音乐,表示出愉快,而对强烈的噪音表示出不快。在自然条件下,到第5个月,能辨别母亲的声音。
(4)嗅觉
新生儿出生后的1周之内嗅觉不灵敏,一周以后嗅觉功能明显增强,可以区别母乳气味与其他母亲的乳汁气味,还可区别母乳和牛乳及乳制品的气味。新生儿只需通过嗅觉即可决定接受或拒绝所吃的母乳和其他代乳品。
(5)味觉
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后开始有味觉功能。他们往往只接受无味或甜味乳汁,对其他酸、咸、苦等味道均以哭闹拒绝。新生儿出生半个月之后喜欢喝高浓度的糖溶液,对白开水则不感兴趣。吃母乳的新生儿对甜的溶液也不太感兴趣,有时对菜汁或果汁感兴趣。
从第1个月末至第2个月初,新生儿开始形成由香味引起的条件反射,或是由甜味引起的条件反射。从第4个月起,他们能够比较准确而精细地区分酸、甜、苦等不同味道。例如区分白水、橘子水和白糖水。所以,一般来说,在新生儿时期,由母乳换牛奶,或由牛奶换母乳,不会引起孩子的拒绝。大一些后,就不行。当孩子吃惯母乳后,突然改换牛奶,孩子就不爱吃或者干脆不吃。
对新生儿五种感觉功能的观察和检测有利于其早期智力的开发。如果发现新生儿感觉异常,往往说明其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或疾病。
4.身体动作的发育成长
虽然与动物相比,人类没有先天的协调性,但随着新生儿身体的发育和多次的练习,动作会逐渐发展。
不要以为孩子只会睡、哭和吃,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很能干,就具有各种各样极为优异的本领,而且有情感和人格,已经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育成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新生儿刚出生时只能四肢活动,将近1岁时便学会了走路。虽然与动物相比,人类没有先天的协调性,但随着新生儿身体的发育和多次的练习,动作逐渐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育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先抬头,接下来是两手取物,然后是稳坐,直到可以站立,并独立行走。
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例如先学会手抓东西,以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会从坐位扶着栏杆站立起来,以后才会从站立位置坐下来;先学会向前走,以后才会倒退走。
手的动作发育是由近到远,离躯干近的肌肉动作先发育,然后才有肢体远端的肌肉活动,如先能抬肩,然后再用手指取物。动作是逐渐由不协调到协调。父母要做的,就是充满耐心,让孩子依循正常的规律取得进步。要知道,孩子是充满主动性的生命。
动作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父母在训练孩子动作发育时应按部就班,让孩子掌握一个动作后开始训练下一个动作,而且前一个动作往往为下一个动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