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wangbawang.com/故乡散记:母亲的引火柴
(歌如风原创文章)
去年的一天,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发的老家农村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引火柴照片,几捆红色的引火柴,一下勾起我的回忆。引火柴就是马尾松掉落的松针叶,农村用来引火的干柴禾。看到引火柴,令我想起故乡密密麻麻的松林,也想起母亲扒引火柴的情景。
老家在农历十月份,刚刚进入冬季,满山的马尾松,树枝上的针叶有一层变黄了,于是一夜呼呼北风,吹落了马尾松变黄的针叶,纷纷扬扬,象千万支小箭飞向林间,第二天早晨漫山遍野,地上满是厚厚一层金黄的针叶。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天没亮就起来了,她要早早到山上去扒松针叶。
那个时候,虽然松叶很多,但大家都缺柴烧,所以要很早去山上占住各自的山林,不然会被别人抢收。记忆中,勤劳的母亲,只要有大风的夜晚,第二天早上必然拿着竹扒上山扒柴禾,那可是在荆棘中梳理着山脉,林中荆棘丛生,路滑难行,经常被藤刺拉出血.....母亲用竹扒将松针叶扒拉收集成一垛垛,然后抱起收集到一块,再用松枝垫底,放上针叶,用桑藤捆成两大捆,到快午饭时母亲才将两大捆引火柴挑回家。每个冬季我们家都有一大屋子的引火柴,可以管到第二年夏季。
故乡属于山区,在几年前,还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这从我们那里农村烧饭就可看出,为什么说从烧饭就可看出呢?因为到现在我们那里的农村还是烧柴禾煮饭,烧柴禾就是穷吗?还真是的,因为买不起煤气(以前也根本没有),有煤气谁愿意烧柴?烧柴烟雾大,呛得人直咳嗽,刚建的新房没两年就被熏黑。烧柴又不卫生,搞得锅里满是灰,还要经常加柴,不然会熄灭。遇上柴不干,就烧不着,老冒烟。因为烧柴,每家每户要准备一间房放草木,烧柴还经常引起火灾。因为烧柴,还破坏环境,早些年,山上树木差不多被砍光。
烧柴这么多缺点,为什么还要烧?究其原因就是穷,故乡这个地方,虽然山清水秀,但只能靠山吃山,所以千百年来都是烧柴,煤很难运进来,也买不起,没办法只能烧柴,烧柴还不要钱。
炊烟袅袅,轻烟飘荡的乡村,是不是很美?但这里隐藏着很多辛苦。我的家乡是在罗田麻城相望的地方,中间隔着一条河。麻城与我们家乡一衣带水,隔河还有同宗的乡亲。然而,隔河的麻城虽然也是山区,但耕地偏多,山上没什么树木,因此他们缺柴烧更严重。每年秋冬季,他们常成群结队过河来捡柴,他们什么都要,只要是能燃烧的草木叶,如我们这边不要的桐树枯叶、栗树枯叶,还有芭茅草等,都被他们收集去了。这样大量地拾柴,常弄得山上光溜溜的。可见当时为了生计多么的难。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们那里经常缺柴烧,主要是农村人口多,砍伐过度,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于是后面政府就禁止乱砍乱伐,每年只允许砍伐几棵松树过年,谁要是偷砍,抓到就罚款。所以那时农村很缺柴烧,没有柴意味着挨饿,就意味着冬天没有火烤。那时幸亏有勤劳的母亲,家里从不缺柴烧。
松林
为什么松针叶叫引火柴?这是因为松针叶容易燃烧,而且火焰大。家里在生火之前,常常要先放一把引火柴灶里或火塘里,再点燃,然后再引燃其他柴木,如不易燃的树根,劈柴等,所以松针叶就叫引火柴。其实还有个原因,松树及其枝叶富含松香油,所以松木及叶都很好烧,火焰大,热量足,缺点就是不经烧,烟有点大。松树可是好东西,记得小时放学路上,还爱用刀削松树的树皮,让松树冒出树油,等树油干后收集松香,所以路边的松树有很多伤疤。有时想,小孩破坏性很大,农村孩子都很野,现在知道削树皮是不对的。
我们那里的农村,千百年来一直烧柴做饭,消耗的柴木很大,所以人们要把收集干树木、干柴草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平时不收集柴草,到时不是无米之炊,而是无火之炊。记忆中,母亲就养成了爱收集干柴的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干活之余,摘菜回家,或是走亲戚回来,都要顺路拾一捆柴回来。我们小孩子,放假了最多的活动,也是上山捡柴,那时的柴可没那么好捡,活的树木不能砍,只能捡枯树,捡松果,割野草,或是挖树根。要是砍了树,被人发现就是一顿骂,有时还会挨打。小时最厉害的本领就是爬树,几丈高的松树不在话下,爬松树主要是摘松果,我们那里叫枞球,枞球也很好烧。爬上松树真的好危险,树太高,风一吹就摇摇晃晃。
引火柴给我很多的记忆,我是男孩,不太会使用竹扒收集松针叶,也可能是因为懒,所以每年收集松针叶全是母亲的,只是有时帮从山上挑回来。母亲做事特别快,扒引火柴没有几个乡亲比得上,每年母亲还将引火柴送给已经出嫁的姐姐。
竹扒
看到引火柴,也是睹物思人,如今,母亲老了,满头白发。在外二十年来,照顾不了母亲,常很担心母亲上山出事故。每次回家,看到母亲腰弯得特别厉害,心中难过,但她还是经常走动,还照样到山上扒引火柴,叫她不要动,也不听。母亲还是爱种菜,还是爱捡柴回家,总是闲不住,每年还种几百斤花生,每年还有花生油送给我们,这恩情我们真是无以回报。
春节回老家,看到老家青山依旧,真是感慨万千。如今,故乡的山林,树木苍苍,马尾松都长成参天大树,上山的路也都被草木遮住了,这是因为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少了捡的人,还有这十年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故乡的绿水青山才得以保住。现在农村,冷清了很多,村子里的90%的人都外出打工,要不就搬到城镇居住。而母亲和一些叔叔婶婶还坚守在家乡,母亲说,有生之年,她离不开故土,这真是割不断的故乡情,母亲也是游子割不断的牵挂。母亲还会上附近的小山扒松针叶,但再也不会那么急迫,她现在老了,每回只能颤微微地带回一小捆,天长日久,屋檐下就有一排引火柴了,母亲说:过年时等我们回来燃烧那温暖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