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人那村那条致富路眉山天府新区 [复制链接]

1#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进组到户,直通农家;

一片片新建的村民集中建房点小楼林立,环境如画;

一个个富民产业项目扎根本土,日益壮大

……

眼下,走进眉山天府新区的乡村,目之所及,一幕幕美丽的图景让人目不暇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年,眉山天府新区实体化运行以来,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找准精准扶贫的主攻点,坚决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就业,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富民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

两年多来,成百上千的新区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带领着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夯实了脱贫攻坚底部支撑。目前,新区户人贫困人口已摘帽脱贫,28个市定贫困村也已退出。

从“困境”到“新生”

一个贫困户的蜕变

7月3日,新妹儿在视高街道二峨社区已脱贫户潘建华家中看到,一字排开的兔笼里一只只兔子活蹦乱跳,惹人喜爱。

今年55岁的潘建华家中共有4口人,父母年老体衰,基本失去了劳动力,儿子年幼还在上学,全家仅凭他一人挣钱养家。

早年间他在当地某企业工作,每月元收入基本能维持家庭开支。“以前觉得就近就业,能为父母养老,供得起孩子读书就行。”潘建华说。

后来,一场事故改变了潘建华的生活轨迹。

年,他在企业工作时不小心被机器扎断了左手手指,基本失去了抓握的能力,被评为肢体四级残。“因为受伤,感觉天都塌了,上有年迈父母,下有读书的儿子。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潘建华回忆道。

二峨社区两委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及时解决他们家的生活困境,积极与涉事企业进行协调沟通,邀请潘建华担任企业保安职务。对这样的解决方案,潘建华最终拒绝了。

随后,社区建议潘建华养殖兔子。“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我觉得养兔子投入资金少,养殖周期短,非常适合我目前的现状。”潘建华表示。

说干就干。

年,社区干部帮着潘建华争取补贴、寻找资金,帮建笼舍、找寻种兔,很快潘建华的兔子养殖舍就正式运营起来。对于养殖中的难题,社区还派出技术员为他提供帮助。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潘建华逐渐成了兔子养殖的土专家。

肉兔的品质和数量都有了保障,怎么找到买家解决销售问题?“社区又积极联系附近的餐饮店,带老板去实地看。很多次,都是在潘建华家里就把肉兔订单敲定了。”社区干部杨军介绍,除了餐饮店外,一些单位的食堂也在帮着订购。

如今,潘建华的兔产业逐渐走上了正轨。“基本上每年出栏只左右吧,年收入也有5万左右。”潘建华一边翻着记账本,一边高兴地说着,“多亏了党和政府啊!”

提及今后的打算,潘建华信心满满的说:“我计划继续做大兔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养殖道路,争取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力争把把‘小兔子’做成‘大产业’。”

从“冷清”到“热闹”

一个小山村的复苏

7月2日,在贵平镇龙江村的桃子种植基地里,多株桃树枝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桃子,十分诱人。七八个采摘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采摘。

“这种桃子名叫胭脂脆桃,其最大的特性是品质好、口感好、储藏时间长,现在基地桃树每亩产量都在斤左右。”桃子种植基地负责人朱泽强乐呵呵的告诉新妹儿。

据了解,该桃子基地是省农科院示范项目。6年前,朱泽强返乡通过土地流转,租下多亩土地,一共种植了多株桃子,包含胭脂脆桃、油桃、百花桃等多个品种。“因为桃子的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投产早、效益较高,于是想通过种桃,带给我们这个小山村一些变化。”朱泽强说。

龙江村辐员面积亩,下辖17个经济社户人,之前有贫困户户人。“没发展桃子产业前,村里群众常年靠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一些基本农作物来维持生活。”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林介绍,因为挣不到钱,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眼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冷清,没落了下来。

转机出现在年,朱泽强返乡种桃,当地村民也开始陆续种上了桃子。

◆村民付水容丈夫有心脏病,不能做农活,桃子产业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她告诉新妹儿,除了自己家种了一亩多桃,能卖一万多元以外;她还在朱泽强的桃子基地里上班,能挣到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元,一年下来也有2万元的收入。”

◆和付水容一样,村民余群英的家庭也比较困难,丈夫得了肺气肿,女儿是残疾人,全靠她在朱泽强的桃子种植基地里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对我们农村老年人来说,能就近挣钱非常好,以前靠种粮食基本没什么收入,现在打工挣的钱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余群英表示。

据刘树林介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村内10亩以上桃子种植大户已达27户,已脱贫户种植桃子23户,户均年增收元,疏果、施药、采摘、运输等产业带动已脱贫户务工13人,人均年增收元。其中,村内最大的种桃基地面积余亩。现有务工人数人,已脱贫户务工20余人,人均年增收元。

“有了产业,村子逐渐复苏。返乡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村里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刘树林说。

从“住房”到“医疗”

一个大区域的脱贫

绿树庇荫,鸟语花香,干净亮堂的房屋……

7月3日,驱车行驶在新区的视高、青龙、锦江等镇(街道)的各个乡村,映入眼帘的各色美景令人应接不暇。

★新区实现全域乡村的美丽“蝶变”,主要得益于新区以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抓手,解决好广大农户住房安全的同时,抓质量、塑风貌、治环境,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我们认真调查核实贫困户土坯房情况,组织开展土坯房评估鉴定,确定改造对象、方式、标准和数量,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新区有档’。”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新区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制定分类改造方案,采取征地拆迁、拆旧建新、维修加固、依法拆除等方式进行改造,建设选址坚持“三避让”,即避让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行洪通道;新建农房务必“道路通、生态好、房子美、功能新”;完善“三建四改”(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提升居住质量和使用功能。指导各镇(街道)制定“三建四改”和基础配套具体方案。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新区将土坯房改造纳入统一监管,严格执行《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四川农村居住建筑施工技术导则》等农房建设强制性标准,提高土坯房改造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新建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抗震构造措施等关键部位和环节的监管,严格工序管理、建材管控和竣工验收。截至年7月,眉山天府新区已落实补助资金万元帮助70户土坯房改造。

★除了抓好土坯房改造,新区还切实推进健康保障防返贫,落实贫困户先诊疗后结算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控制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比例。

住院3天,花费2多元,自己只付元。近日,视高街道清水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感激地说:“国家政策真好。”在新区,像张玉明这样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已脱贫群众实现全覆盖。

此外,新区切实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两个%;实施大病和慢病精准救治,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在教育扶贫方面,新区扎实推进教体民生工程,落实“六长负责制”,全面抓好“控辍保学”;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今年预计资助人,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抓好感恩励志教育,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开展文化惠民乡村行,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扶志,增强文化自信与脱贫信心。加快推进恒大童世界、乐高乐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恒大童世界建设现场

此外,新区还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加强对返贫风险高群众的监测预警,实行“两线合一”,落实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应帮尽帮、应扶尽扶”政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守住脱贫最后一道“防线”。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撰稿:殷勇

编辑:赵典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