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能不能治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常生活改变所导致消失的藏品火花贴 [复制链接]

1#

母亲家中无意发现的“宝贝”

母亲过几天即将搬进敬老院居住,恐怕一个已经年逾八旬的老人独自整理日常生活品不太方便,我特地去了一次帮助一起弄,无意中翻到一个小木匣,打开一看:里面放着整齐的火柴,有的已经用完,有的仍然未拆。

“这是你父亲在世时经常用的,抽了这么多年的烟,这些火柴盒像宝贝似的没扔掉,你看看是否有用,我也不懂”。我逐一翻看,发现上面的贴图案都不一样,这不是很好的火花贴吗?也是一种藏品!

昔日生活的常用品

说起火花,很多年轻人都不是十分熟悉,但对出生在上世纪的50至80后的朋友们而言,大多数人是通过频繁使用火柴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火花贴的。就拿火柴的构造来说,主要引燃的材料为磷,通过相互之间摩擦起火作为火源。

当煤气还未大面积普及时,很多人家都是使用的煤炉,而没有火柴的话,这一天的工作就做不了。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有部分有心人发觉火柴盒上图案精美,扔了可惜,于是会收藏起来。

这一点与早期的集邮爱好者有点相似,火花贴的材质比邮票要略差点,这是因为火柴是日常消耗品,而邮票是付费书面联络工具的支出凭证。但我发觉邮票的收藏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的过山车式的阶段,而火花则是不瘟不火,默默无闻。

替代品的出现削弱了火柴使用频率

火花的衰弱与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吧。就拿火柴来说,由于它是采用木材与磷相结合,外包装为硬纸,在干燥的北方使用问题不大,但在常有阴雨连绵的南方来说,火柴受潮后就会失效。

燃气的普及与一次性打火机的出现也迅速减少了火柴的使用频率。如今的收藏品市场讲究的是藏品变现效率,而不是更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